• 2023-12-22
    GTSI师生前往泰国开展海外交流,深度探索可持续发展
    12月15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5大专业的20余名学生,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张文龙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泰国,启动为期一周的海外交流项目。本次海外交流是GTSI在国际化教育上的众多举措之一。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联动泰国高等学府和位于当地的国际组织,开展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充实研讨,增进在清洁水源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分享,以及探索当地的多元文化和学术合作机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术积累和独特的国际交流经验。对话国际组织,探索当地可持续发展实践在泰国曼谷,学子们此次交流考察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了解国际组织对于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所实施的一系列相关举措。与此同时,还对泰国的城市管理、亚洲理工学院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进行了调研。考察的第一站,他们前往联合国亚太总部实地学习,通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深入交流,从多样化视角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人权、气候、经济等不同方面的落实情况,学习国际组织公益全球治理的模式和思路,并着重了解了联合国在泰国开展的各种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来自环境工程专业的王一帆表示,“过往课程中我曾多次听到联合国的17个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始终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而在本次参访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被理解为发展的平台和‘建议’,而不应理解为一种强制落实的框架,这需要各个主权国家和更多社会力量自发自行的开展工作,去应对各国发展能力不同、现状有差异的现实挑战。这既是当地负责人的解答,也是我们从事环境工作学生应该树立的意识和开展研究的方向。”本次游学团也聚集了来自其他专业的同学,他们的核心关切聚焦于一点——学生应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访问,我了解到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重要性,学习了当地如何利用科技推动教育、医疗、能源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可持续探索。许多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人工智能应用,如智能医疗、智能工厂、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等,将会是我们可以探究并落实实际行动的领域。”来自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熊宏琨说道。亚洲理工学院是本次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同学们走访了亚洲理工学院Global Water & Sanitation Center(全球水与卫生中心),进一步了解了该中心在东南亚地区的学生合作项目,明晰了青年学生在全球环境治理事业中的角色和价值;来自亚洲理工学院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部) 的相关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了亚洲理工学院“花园校园、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强调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应注重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可持续发展是GTSI的重要办学理念之一,贯穿于校园建设、学科培养和人才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次海外交流,我院学生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和协作,一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文龙教授表示。深化专业认知 两校学子共论可持续未来本次活动重点组织了专业培训与国际交流营,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整合环境科学理论与发展研究,通过课程培训、知识讲座、科学竞赛等活动模块,积极搭建两校学生的交流协作桥梁,帮助学生触摸前沿资讯,挖掘创造力与创新潜力,提升科学素养与身份意识。在课程培训环节,来自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SEI)东南亚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研究员,为同学介绍了东南亚水治理的现状和案例,并强调当地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价值观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在因素。在汲取丰富的知识理论后,课程还安排了泰国领先的综合性能源公司曼差石油(Bangchak)的参访活动,听取了企业在化学物管理、污水控制、空气污染控制、风险控制等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实践,以及关于ESG、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的经验分享。作为本次交流成果和心得的集中汇报展示,两校还一同举办了名为SUSTAINABILITY AND AI(可持续与人工智能)的创客马拉松活动。围绕气候变化、贫困、清洁能源、水卫生、性别平等、人类福祉等细分主题,两校学生抽签组队,5人组成一个小组,就人工智能如何为该领域做出贡献提出创意设想,并呈现9分钟的演讲汇报和阐释视频。同学们在策划中展现了跨文化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张文龙教授表示,“本次泰国之行,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课堂中的教学往往以更大篇幅去介绍技术理论和发达国家实践案例,而深入当地的实地学习,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技术的现实影响(practical impact)和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关注到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的实际需求,关注可持续发展在多元文化中的适应性,在人权、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关联性。在未来,这些内容也将更多融入到我们的学科授课中去。”GTSI的课堂从来不只在校园。近年来,学院陆续开设一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为在校学子提供更多机会远赴海外,前往世界各大国际组织和高校,进行海外实践和游学活动,在锤炼专业技能之余,培养自身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助力其未来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中发挥作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需要大量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学生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GTSI正在通过各类学科培养、课题研究、实践项目、交流活动,为学生参与相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提供支持。图片来源:张玥泽、王艺涵
  • 2023-12-15
    GTSI举行“雅思中国高等院校合作伙伴”揭牌仪式
    2023年12月14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eorgia Tech Shenzhen Institute, Tianjin University,简称GTSI)“雅思中国高等院校合作伙伴”揭牌仪式在GTSI国际创新谷过渡校区举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华南区考试业务总监陈志军,GTSI美方主任、佐治亚理工学院协理副校长Tong Zhou博士,GTSI中方主任肖松山博士,GTSI教学事务办公室高级主管王志亚等出席揭牌仪式。“GTSI是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理想的合作伙伴。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GTSI秉承原汁原味的佐治亚理工教育和国际化办学,要求学生保持卓越的学术探究能力和优秀的英语语言水平。希望借助本次合作,双方一同为国际化人才培育搭建便利、有效的桥梁”,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华南区考试业务总监陈志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合作是GTSI持续推进国际化教育深圳办学、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今后,GTSI将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继续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在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GTSI美方主任Tong Zhou博士说。本次合作是GTSI高水平国际化高等教育蓝图中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一所由美国和中国一流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GTSI拥有一支完全从海外引进的师资队伍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全英文和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支持了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培养与提升,也将打造深圳国际化都市的重要品牌。学院与雅思中国的深度合作,将整合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英语教育和考试测评等领域的丰富资源,为师生乃至城市与社会提供灵活的考试测评服务以及英语能力培养和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为学院英语教学、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和品牌提升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 2023-12-14
    这个GTSI学生社团,将如何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日前,GTSI Engineers for People (EFP) 社团成员王典、余嘉昱,在环境工程专业董航教授的带领下前往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维,对当地的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此次非洲之行,是GTSI学生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走访马拉维的学校和社区,团队成员对当地所面临的饮用水和公共卫生挑战有了切身体会和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通过所学的工程知识和实际行动帮助改善当地的学校和社区状况奠定了基础,同时希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与公共卫生状况这一全球行动中。为什么选择去到非洲?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SDG 6)。当前,全世界仍有 22 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饮用水和相关公共卫生设施。今年三月,GTSI成立了Engineers for People(EFP)社团,集结了一批热心于改善全球欠发展地区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的学生,旨在通过工程知识和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前期,EFP社团通过与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校区的学生交流,了解到在非洲马拉维一个中东部城市萨利马的Mpitillira小学,长期处于600名学生共用3间公共厕所的窘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不仅为公共卫生带来挑战,且因此导致不少女学生不愿入学。△当地常见的公共卫生设施△为帮助改善该校的公共卫生状况,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女生入学比例,2019年,亚特兰大校区的学生们为Mpitillira小学设计并筹资建立了新的公共卫生设施,分别供男、女学生和教职工使用。该设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为该学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佐治亚理工学生帮助筹建的新公共卫生设施△历时三年,时值设施完工之际,他们暂时无法亲自前往马拉维对相关设施进行评估验收。了解到这一状况后,EFP社团提出通过两个校区协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困难。项目筹备过程中,社团成员王典、余嘉昱及董航教授成功申请并获得了深圳大运留学基金的资助,并与Freshwater Project International 组织展开联络,以支持到访马拉维开展实地探访、走访调研、设施与技术评估等活动。12月1日,师生三人正式踏上前往马维拉的行程,开启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左一为王典、左二为余嘉昱、右一为董航△中间为公益组织工作人员、右二为Mpitillira小学校长非洲之行都做了什么?勘察。初到马拉维萨利马,当地的生活状况给师生三人带来不小的触动,饮用水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匮乏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当地的饮用水来源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水井(borehole),社区居民常常要步行很远的距离。而在公共卫生设施方面,不仅Mpitillira小学的公共厕所供需失衡,甚至有的学校超过1000名学生共用不到3个公共厕所。基于两个校区前期的沟通任务,团队首先来到针对Mpitillira小学筹建的公共卫生设施进行建设质量和技术指标的勘察和评估,以确保设施能顺利投入使用。在对Mpitillira小学的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后,团队成员在现场播放了亚特兰大校区学生精心制作的祝福视频。“这份来自远方的‘特别礼物’,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公共卫生条件,我们都非常期待完工的时刻。”现场的老师说道。随后老师和学生们在团队的帮助下录制了问候视频,表达了对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和深圳校区学生的感谢。验证。除了公共设施本身的建设,深圳团队同时计划在该项目上开展针对污水资源回收的实地技术验证。当地的卫生设施主要采用 “通风坑厕”的设计,人体排泄物将长期存放在地下坑洞,极易造成渗漏进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此外,以农业为生的当地居民普遍难以承受购买化学肥料的高昂价格。由于文化传统和安全考量,直接使用人体排泄物进行农业生产在当地具有较大的阻力。如何将人体排泄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低碳绿色技术从人体废物中回收高纯度肥料,将“公共卫生设施”变为“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将有助于当地解决废物处理和肥料供应的难题。董航教授团队前期已用分离材料开发出了从尿液中提取高纯度氮肥的技术,但如何在偏远落后地区应用仍需要评估。非洲之行前,团队成员便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尝试在当地通过分离材料从尿液中提取氨氮,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对分离材料进行再生,实现材料重复利用。在Mpitillira小学,团队快速搭建了实验装置,顺利从尿液中提取了高纯度氮肥,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实地验证后发现,用二氧化碳进行材料再生极大提高了技术在偏远地区的可行性。探索。结束了萨利马的行程,团队还走访了马拉维松巴地区的社区、学校以及医院,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考察当地的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对当地的发展需求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发现许多可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机会。对于力所能及却能为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的行动,让团队成员们感触颇深。非洲之行有哪些收获?作为团队中的唯一女生,我在Mpitirila小学走访的时候很受触动。我对那里的第一印象来自于门前树上的一个木牌,上面写着“Being a girl does not mean that you can't perform”。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这句承诺我曾很多次看到,但这句热血澎湃的承诺从没有简单的这样一句话对我的震撼来得大。在做实验的时候,很多小女孩会怯生生走到我身后看,她们很多人只会用英文简单问几句“你的名字是什么?你几岁了这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在看到我们摆弄那些“复杂”装置的时候,她们对知识的渴望一定是强烈的。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总希望我们的解释足够清晰,能让他们理解这个小小装置能对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当我们完成调研准备离开时,有一位穿着灰色裙子的女教师和我们一同往外走,我深刻记得她如何走到我的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You did a good job”,对我同样身为女生给当地学生带去的榜样力量表示感谢。我希望除了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项目本身的科学意义以外,我能像大家对教育的讨论中一样做那棵先被摇动的树,然后“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女生参与到这一行动中,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一次旅途,但是对于当地学生也许是长久的鼓励。这个学校虽然设施简陋,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丝毫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学生。当我们开始从尿液中回收氨氮的实验时,起初只有一两个孩子驻足观看,但很快,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吸引过来。他们围绕在我们周围,蹲坐或站立,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新知识的追求。孩子们一直询问着各种问题,年纪较大的孩子向小孩子用当地语言解释学到的新知识。他们虽然可能不完全理解实验的技术细节,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表现出的极大兴趣。董老师的每一个操作都牢牢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他们认真地听着每一句实验技术讲解,尽管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当我们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实验时,孩子们的反应几乎是瞬间的,态度也是极其认真的。起初,他们对实验设备有些陌生和畏惧,但很快,这种恐惧被渴望取代。一些较大的孩子便勇敢地开始尝试,还手把手教年纪小的孩子操作。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中,这一切都显得格外珍贵。这次非洲之旅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科学实验的成功,更让我们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的影响力。这次非洲调研启发了我对教育和科技更深入的思考。在当地通过与公益组织交流,我了解到很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项目都是由发达国家的学生发起和推动的。我之前在美国的时候便时常听说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深入非洲、南美等落后地区开展各种项目。这种来自学生的力量是很巨大的,因为学生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回国后我开始将这种关心他人的思维方式、参与全球事务的意识以及践行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执行力培养融入到学生教育中。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直到我跟学生一起走入当地,我才觉得实地教育比书本教育要深刻得多。我希望能将这次的所见所闻所思传达给更多老师和学生,鼓励大家了解世界上更多欠发展地区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并积极行动起来。此外,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我发现当地公共基础设施虽然十分匮乏,比如很多地方都没有通电,学校学生们往往中午就已经放学回家;部分村民家里却安装了小型太阳能电池板,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为家里提供照明。有些大一点的城市甚至还有集中的太阳能发电厂。目前全球都在采取气候行动,但是发展中国家是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既要兼顾发展又要参与全球气候行动。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我认识到非洲国家有很大的潜力绕过发达国家的高碳发展路径,通过借鉴全球的低碳绿色发展经验,直接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这也许是可行的发展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大多面临高碳设施和技术向低碳转型的困境,但非洲由于很多基础设施都比较匮乏,完全可以绕开发达国家的高碳发展老路子,为直接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提供了巨大空间。最后, 我希望更多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与公共卫生状况这一全球行动中, 一点一滴、力所能及的力量也许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 2023-12-04
    如何度过“最热之年”?GTSI工业设计同学发挥创意找答案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气候状况》监测报告中表示,地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9月,2023年或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气候系统变暖呈加速演进态势,人类面对极端高温天气如何维持正常生产生活?这已成为当代设计师与工程师最值得关注的议题之一。11月29日,GTSI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以“全球变暖与极端高温”为题,展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来自深圳各高校的设计专业老师及设计业界创业者、从业者受邀参加本次主题展示活动,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Roger Ball教授主持本次活动并致欢迎辞。他说,“2023年夏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极端高温带来的威胁,显然全球变暖这一严峻问题已经到了我们无法忽视的地步。如果今年夏天就是人类所能享有的最‘凉爽’的夏日呢?工业设计师能够做些什么,保护人们不受致命高温的危害?”以此为题,2023年秋季入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们结合现实需求、调研数据,发挥设计创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遮阴、光感、可穿戴?GTSIers的创意“避暑”方案冯悦洋同学带来创新遮阳方案CloudCoverPro,以LTA(Lighter Than Air,即“轻于空气”)科技打造太阳能供电的巨大飞艇,制造出人工“云朵”的效果,为长时间在户外暴晒的人们提供灵活遮挡。此外,“云朵”还可根据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自动调整位置。“这是我从教育界转行后第一次尝试设计”,冯悦洋说,“在我的构想中,未来人们可以通过app下单租赁CloudCover Pro,选择不同大小的LTA遮挡,适配不同户外遮挡需求。”其方案的创意性及可行性令现场观众印象深刻。许明惠同学曾是RoboMaster(机甲大师系列赛)的青年工程师,带着对健康医疗设计的兴趣,她选择以深圳建筑工人为用户,设计了FeilianFlow劳保降温背心。调研阶段,她前往工地观察、采访了建筑工人在38℃高温下施工的真实情境。随后,借鉴灌溉系统的水雾喷洒机制,她以内置风扇和蜂巢式的结构设计,为人体最易感到炎热的部位降温。张玥泽同学的设计方案Starshade,兼具遮阳、水雾降温、太阳能储电/充电多功能于一体,不仅关注极端高温下的避暑难题,也抓住了户外消费不断增长的市场机会。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本硕学位后,张玥泽希望在GTSI工业设计专业获得更全面的产品设计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目前他已经与人合伙设立公司,以所学试水创业。此外,从建筑设计转行工业设计的吕嘉昊同学,以占据中国总人口近1%的外卖员群体为用户,设计了CoolCraft智能降温头盔;毕业于普瑞特艺术学院的厉新卓同学,带来了可自动调整角度的遮阳伞Eclipse,并以模型现场演示遮挡效果;毕业于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朱晨祎同学则从宠主视角出发,关注到极端高温下的宠物中暑问题,设计了户外解暑推车Chill Buddy。到场嘉宾就每个设计方案的灵感来源、市场基础和生产可行性提出问题,为同学们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了更多可探索的空间。GTSI工业设计硕士项目注重人与科学的衔接。面对全球变暖与极端高温的现实议题,拥有不同学科背景或实践经历的同学们,在工业设计专业学习的第一学期,尝试以工业设计师的身份传达想法,回应挑战。期待他们能以此为起点,持续应用设计思维和商业模式开发能力,洞察身边环境与人群,给出更多兼具实用性、创意性与美感的设计方案。
  • 2023-12-01
    11月资讯月报:GTSI赴韩参加海外升学展与学术合作洽谈;受邀出席第四届联合国机构宣讲咨询活动;
    11月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活动:调研与交流GTSI赴韩参加海外升学展,加强与韩国高校合作交流11月,GTSI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海外升学展,与韩国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举办韩国校友见面会。随后,校方代表与延世大学和蔚山科技技术院国际处进行战略座谈,探讨促进国际间高校教育合作。这次国际交流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开GTSI在韩国的知名度,为更多海外学子提供深入了解和选择GTSI的机会,为未来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注:延世大学为韩国公认最著名的三所大学之一,蔚山科技技术院是韩国四大国立科学技术院之一。GTSI参加联合国机构活动,助力学生开拓国际职业道路11月22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导的第四届联合国机构宣讲咨询活动在上海举办。GTSI受邀出席,与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23个国际组织机构及60多所中国高校的代表进行洽谈交流,就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和高校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交换意见。活动搭建起中国高校与国际组织的对话平台,促进双方建立直接联系并建立合作。学院通过参与此类活动,致力于为学生探索和实现更广阔的国际职业发展。我院师生参加“科教协同 智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女科技工作者论坛11月16日,GTSI师生受邀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妇女联合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办的2023西丽湖论坛——“科教协同 智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女科技工作者论坛。通过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的精彩演讲以及三场圆桌讨论,师生们了解了科技人才成长的多个维度,聆听了“她”力量破局的深度讨论。学院参加“你好!西丽湖”桃源国际人才交流会11月16日,由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主办的“你好!西丽湖”首届西丽湖人才服务发展大会暨人才服务南山行活动启动。GTSI代表参与了“Live the Vibe in Taoyuan”桃源国际人才交流会分会场活动,就国际人才的服务需求及兴趣发展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本次活动,学院代表们加深了对服务站的整体情况的了解,熟悉了服务站的工作职能和志愿服务内容,同时从和其他外籍友人的沟通中,了解到国际人才在语言环境、法律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区融入、创业就业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为提高外籍师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好地借鉴意义。校园:可持续发展GTSI学团在香港探索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加深学生对城市厨余处理体系的认识,11月26日,GTSI师生前往香港O·PARK1参观。O·PARK1是香港首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每天可处理200公吨来自工商业的厨余,同时也是亚洲同类项目中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参访过程中,师生们对O·PARK1如何采用厌氧分解技术将厨余废物转化为发电用的生物气,并将残余物用于园林绿化和农业生产的技术实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香港的优秀实践案例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活动是GTSI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举办的系列实践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责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第二次校园能耗数据分享与交流讨论活动顺利举办11月13日,能耗数据分析项目小组的同学组织了第二次校园能耗数据分享与交流讨论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GTSI能源使用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并呈现了过渡校区的能耗数据,旨在推动师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校园能源使用状况,并探讨如何改善并加强节能措施。接下来,学院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校园节约能源倡议书的内容。GTSI秋季学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顺利举办11月13日和11月27日,学院举办了秋季学期最后两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研讨会系列活动包括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和3分钟演讲。在专题讲座环节,校园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魏巍老师讲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话题的思考;刘洋老师介绍了LBC场地水和能源“花瓣”的实施路径。在三分钟演讲环节,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7名学生分享了各自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意项目,包括由二氧化碳驱动的锂回收技术、可持续农业与经济、不同干预措施对淋浴节水的影响等。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旨在整合校内各方知识与资源,帮助师生更好地认识可持续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跨学科交流与技能提升。教学:学子风采【听TA说】厉新卓:工业设计师的三个“我”本期【听TA说】栏目邀请到GTSI工业设计专业的厉新卓。本科毕业于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工业设计专业,厉新卓被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设计硕士项目的排名与特色吸引,选择来到GTSI。从今年8月开始,她踏上了一条以科技为导向、实证为核心的设计之旅,逐渐寻获了工业设计师的三个身份:设计师、艺术家和工程师。【学子风采】陈晔:不会讲故事的投行实习生不是好数据分析师本期【学子风采】栏目邀请到GTSI数据科学专业的陈晔。研究生阶段保持全A,走在数据分析的工具路径上,陈晔的收获更多围绕“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展开,不仅要做严谨的数据分析工作,还要面对不同受众,给出准确、简洁、易懂的报告。成为数据科学人才的同时,他也在努力成长为好的“叙事者”,在投行实习的过程中,如何在存量知识的比拼上展现卓越的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客户公司的债券募集立项报告,陈晔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活动:深圳高校圈X9联盟体育联赛圆满收官,GTSI师生赛场展现风采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第二届赛艇联赛和第一届羽毛球、围棋联赛于11月15日闭幕。GTSI师生积极参与,与来自其他兄弟院校的师生同台竞技,展现了良好的运动精神,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赛艇联赛团体二等奖,羽毛球联赛三等奖、优秀运动员奖、优秀组织奖,围棋联赛优秀运动员奖等。活动:职业发展Analytics Student Panel 数据科学学生论坛举办11月14日,学院举办了数据科学学生论坛 (Analytics Student Panel),主题为实习与求职探索。活动邀请了陈宇昂博士作为论坛主持人,21和22级的优秀学子代表作为论坛嘉宾,分享各自在实习规划、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并详细介绍了在金融、科技、咨询等行业的实习收获和感悟,着重讨论了在GTSI的学习对其实习工作的帮助。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经验分享为他们未来的实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GTSI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实习、校招时间线以及学校相应提供的职业生涯指导。通过此次论坛,同学们对实习准备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也更加明确。GTSI数据科学项目团队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帮助同学们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企业参访】GTSI师生走进顺丰总部11月20日,GTSI师生一行师生走访了位于深圳南山的顺丰公司总部。企业代表带领师生们参观了品牌展厅,并深入介绍了顺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和重要举措。企业特邀了两名毕业于GT的校友为师生们进行了讲座分享,就运筹优化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介绍,与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活动:校园新动向2023 GTSI学生创意海报大赛暨海报展举办10月,学院启动了“2023 GTSI学生创意海报大赛”,大赛以“GTSI宣传海报(非官方版)”为主题,面向GTSI学生征集优秀设计作品,对外宣传和推广GTSI这所学校。本次大赛共征集到30余件作品,覆盖手绘插画、实景摄影、3D渲染、人物类、文案类等多种海报类型,并于11月15日进行了获奖作品公示。11月到12月期间,海报作品以展览形式陈列在创新谷校区4楼。佐治亚理工教授代表团来访,与学院师生亲切交流11月初,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本部MSA、ENVE和ECE专业的5位教授对GTSI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在深交流期间,代表团一行与GTSI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共同探讨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议题,为我院的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为更全面地了解我院,代表团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们在这里的就学体验,并对学生们提出的学术相关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GTSI迎来佐治亚理工校友,重逢同叙话未来11月5日,GTSI数据科学项目团队策划了一场校友接待活动,迎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校友。该活动面向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ISyE)和数据科学硕士专业(MSA)的毕业生,GTSI MSA毕业生及在读生亦受邀参加本次校友聚会。活动现场,来自学界与工业界不同领域的校友齐聚一堂,充分交流了数据科学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AI等新兴技术工具对学习、工作与实践带来的影响。围绕数据科学专业学习之路上的种种挑战,校友们也结合经历,为在读同学提出了各自的建议。Confident Communication Lab 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演讲技巧Confident Communication Lab 系列活动旨在通过专业指导和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在公共演讲方面的技能,以应对学术和职业环境的挑战。本学期已成功举办三场活动,11月22日的活动专门针对同学们期末汇报的需求,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帮助同学们克服演讲时的紧张和焦虑,使汇报更加清晰有力。同学们对活动的实用性和内容丰富性表示赞赏。外籍教师参加永久居留政策宣讲会11月21日,学院组织了外籍教师参与由深圳市出入境管理局及深圳市移民事务服务厅-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中国永久居留政策英文宣讲会。本次宣讲会的内容将为我院的外籍教师在华在深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秋季学期最后一场教师午餐会举办11月30日,2023年最后一场“Faculty Lunch教师午餐会”举办,秋季在校的中外籍教师进行了期末及生日庆祝活动。在轻松开放的午餐氛围中,教师们分享了本学期的工作生活感悟。在为本月生日的教师庆祝过后,大家还进行了红蓝对阵的趣味桌面冰壶比赛。随后,各位教师在卡片上写下了对2023年教学活动的总结,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以及对GTSI未来发展的祝福。招生:招生进行中GTSI 2023秋季入校招生宣讲圆满收官现阶段,GTSI已完成2023秋季学期全国入校宣讲会招生工作,覆盖25座城市和近70所高校,与各地师生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接下来,12月云端招生会客厅即将举办。届时,GTSI各专业教授和学生代表将分享GTSI学习、实习、工作、升PhD、海外校区交流的丰富经验。2024春季线下招生活动将于2月启动,敬请关注。
  • 2023-11-23
    听TA说 | 设计师、艺术家、工程师,厉新卓在GTSI寻获工业设计师的三个“我”
    厉新卓(Lillian)有种“反差萌”。第一眼,她是轻声细语的女孩,喜欢与人聊天,笑声爽朗、可爱;而当日常交流深入专业领域,她清晰、果断的思路与表达方式又会给人明显的锐利感,像在图纸上快速画出一条简练的切线。本科毕业于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工业设计专业,厉新卓被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设计硕士项目的排名与特色吸引,选择来到GTSI。从今年8月开始,她踏上了一条以科技为导向、实证为核心的设计之旅,逐渐寻获了工业设计师的三个身份:她是,设计师——洞察问题; 她是,艺术家——发挥创意; 她是,工程师——用技术路径找解法。相比本科阶段侧重设计手法与艺术审美的训练,厉新卓在GTSI的第一学期充分树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在网购页面UI设计优化的课程项目上,她通过问卷和访谈做了大量调研,梳理真实消费者需求;在“全球变暖与夏季极端高温”主题的Studio共创项目上,她和朋友走上街头夜市,挨个观察、询问每个档口老板的经营体验。可行的灵感总是建立在缜密的思考之上。厉新卓认为GTSI的学习与实践让她越来越靠近心目中工业设计师的形象。“我不想做整天闷头画图的设计师,我想与市场紧密衔接,用设计回应需求,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我相信,优秀的设计即使只解决生活中某个细节问题,也会给人们带去非常大的便利性与幸福感。”↑↑↑ 点击上方视频看「听TA说」第12集:厉新卓:「工业设计师的三个“我”」
  • 2023-11-15
    2023 GTSI学生创意海报大赛获奖作品揭晓,“非官方版”海报为学校代言
    文案讲述故事,视觉传递价值,海报释放创意。10月,我们启动了“2023 GTSI学生创意海报大赛”,大赛以“GTSI宣传海报(非官方版)”为主题,面向GTSI学生征集优秀设计作品,对外宣传和推广GTSI这所学校。坚持【用创意说话】的核心思想,大赛鼓励同学们在积极、合理的语境下自行发挥创意,打造不按常规、别出心裁、独具审美的海报作品。本次大赛共征集到30余件作品,覆盖手绘插画、实景摄影、3D渲染、人物类、文案类等多种海报类型。以下为本届大赛的获奖名单:祝贺各位获奖的同学!本次大赛评审团由3位学院faculty and staff代表和3位来自4A广告公司、创意文化工作室、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等外部专业机构人员组成,为参赛作品打分并给予专业点评。评分过程中采取作品匿名机制,作品最终得分取所有评委的平均分。回顾大赛的评审标准,海报选题的创意性35分,海报排版的视觉效果35分,海报文本的传播效应30分,满分100分,获奖作品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接下来,邀您一同赏阅~最具创意奖《Life at GTSI》 作者:李昕颖作品描述:记录同学们在学校中的生活场景,运用Procreate绘图软件绘制。评审团均分:84.17 (其中海报选题创意性均分34.75)评审团点评:亮点突出,设计原创性高。主题明确、色调和谐、漫画的形式吸引阅读兴趣。手绘的温馨场景让观众更直观的读懂GTSI 的校园生活,有趣的风格和生动的刻画更让人向往和好奇成为一名GTSI 学子的体验。如果更有层次的处理插画间的比例关系,让画面更具动感,可能就更完美了。最佳设计奖《蓝白天空下》作者:廖俊哲作品描述:简约线条凸显深圳科技之都特色,蓝色凸显GT理工风采搭配黄色经典logo。素材部分来自Stable Diffusion,经过PS AI加工。评审团均分:83.33 (其中海报排版的视觉效果拿下多个35分满分)评审团点评: 风格冷峻,有高级感,排版合理。作品完整度很高。简约而不简单,体现倡导低碳的GTSI精神。点线面让画面的设计感拉满,尖端向上的建筑群有效得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在学校的LOGO 上。美中不足的是文案的排版有提升的空间,冗长且堆砌的文案更需要宽松,有层次的排版,让信息更丝滑的进入观众大脑。一等奖《GTSI:未来,已来》 李瑾然作品描述:海报展现了一个结合自然绿意与现代科技的校园景象,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学院新校区的理念——和谐地融入优美的山林之中,同时引领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主体以几何切割和透视手法体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海报上方的标语“The unknown, will be known. The future, is here”寓意GTSI传授知识,引领未来。评审团均分:81.67评审团点评:用AI做出了建筑折叠的感觉,有新意,文案突出。有质感的三维刻画,虚实结合的手法将GTSI作为理工学校的科学特质体现到位。二等奖《校中“茅台”GTSI》 王晟作品描述:原汁原味的美式教学,融合深圳特有的发展理念,正是GTSI的独特所在。借鉴瑞幸与茅台的跨界联名,既有交流融合的多样性,又保留了关键的原有特质。结合茅台风的设计风格,宣传GTSI以及学科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评审团均分:81评审团点评:虽为模仿,但结合了热点,传播度高。茅台创意使用佳,可略微精简文案,减少拥挤感。三等奖《GTSI Under Nature》 张昱宽作品描述:海报的布局将集中在一系列以GTSI学校为中心的自然场景上,通过奥基夫风格的大型、简化的花朵和植物形象,以及集成的科技元素,如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评审团均分:76.5评审团点评: 主题明确、健康,视觉效果强,颜色吸引人。AI工具生成效果不错,建筑、元素与校园实际关联性仍需探索。优秀设计奖《待“翻开”的GTSI》 王艺评审团均分:72.83评审团点评:“待翻开”概念有意思《Rowing》 王英淇评审团均分:72.83评审团点评:排版舒服,文案有诗意《邀您加入GTSI》 作者:周润东评审团均分:72.33评审团点评:简单粗暴且高效的“椰树风”创意,有视觉冲击力《体育热情的色彩赞歌》 黄星源评审团均分:71.98评审团点评:色彩明快,很好体现了学校学生的运动乐趣《1989-GTSI's version》 杨丹妮评审团均分:70.83评审团点评:文案挺酷的,色调和谐,人物角色突出其他参赛作品:
  • 2023-11-08
    GTSI迎来佐治亚理工校友,重逢同叙话未来
    11月5日,GTSI数据科学项目团队策划了一场校友接待活动,在GTSI国际创新谷过渡校区迎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校友。 该活动面向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ISyE)和数据科学硕士专业(MSA)的毕业生,GTSI MSA毕业生及在读生亦受邀参加本次校友聚会。聚会同样欢迎GTSI各专业师生参与交流,意在通过跨专业的交流拓展视野,收获灵感。活动伊始,佐治亚理工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GTSI数据科学硕士项目美方主任霍晓明对诸位校友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并向校友们介绍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在深圳举办的MSA项目。佐治亚理工ISyE院长Edwin Romeijn和MSA项目主任Joel Sokol也来到活动现场,与学生和校友们深入交流。“数据科学是一个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决策的科学过程”,霍晓明教授说,“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学习数据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成熟且多元的市场环境和丰富的实践路径,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2021年8月,全美顶尖的佐治亚理工MSA项目落地深圳,该项目融合佐治亚理工三大学院的课程体系——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跨四个学科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现场,来自学界与工业界不同领域的校友齐聚一堂,充分交流了数据科学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AI等新兴技术工具对学习、工作与实践带来的影响。其中,ChatGPT对数据工程师的影响是热门话题。面对在读同学的提问,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校友们表示,GPT是一个好用的工具,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但它给出的回答并不一定是准确的。即使技术不断迭代,专业人士依然应当不断刷新自己的能力,对人工智能给出的方案做取舍和判断。人既不会被AI工具完全替代,也不应对AI工具完全依赖。围绕数据科学专业学习之路上的种种挑战,校友们也结合经历,为在读同学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从数量巨大且分类复杂的数据中取得有意义的信息往往是很困难的,也是我们这个职业最常面对的挑战。有时,你拥有的数据越多,就越难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校友们鼓励在场的“未来数据科学家”们夯实技能,特别要学习如何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中筛出不必要的信息,找准并解决核心问题。本次佐治亚理工校友活动为来自学界与工业界的校友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交流平台也为各专业在读学生提供了与优秀校友面对面的会话窗口时光荏苒,风采依旧期待校友们下一次相聚GTSI继续精彩探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