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7-11
    环境工程专业李昕颖:当“环境人”做起“漫画梦”
    李昕颖是GTSI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GTSI学生媒体中心的成员;也是一枚隐藏的“漫画家”。植物、校园、传统节日......不同主题经由她想象力与画笔的加持,都能成为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画面。在2023年GTSI学生创意海报大赛中,她的手绘海报“Life at GTSI”以分格漫画形式呈现了校园里最日常也最温馨的场景,获得了最具创意奖。一名硬核工科专业的同学,为何如此热爱画画呢?“从我记事时起,我就在画画,它能让我进入‘心流’状态,忘记时间”,李昕颖说。而除了提供乐趣,画画,也曾为她提供精神支柱,支撑她坦然地面对人生抉择。回忆起在东北大学读大二时,李昕颖面临“大类分流”,迟迟无法选定专业,一度陷入情绪低谷。那段时间,是画画的念头帮她走了出来,才发现“学习→就业”远不是人生的全部,自己完全可以用画笔构造更丰富的想象。如今,环境工程专业的李昕颖,从本科读到研究生,从沈阳来到深圳。在GTSI灵活、多元的学习氛围下,她感受到了环境专业的意义和乐趣,不仅是班上最常与老师互动的同学之一,也参与了各类课内外活动。本学期,她正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有关废水资源回收的项目。而谈到未来,她期待在深圳发展,“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一边干活儿,一边支撑画漫画的理想”。“在‘卷不动’自己的时候,就干点喜欢的事吧”,她说,“面对热爱的事物,你自然会获得动力和灵感”。↑↑↑ 点击上方视频看「听TA说」第14集:李昕颖:当「环境人」做起「漫画梦」
  • 2024-06-28
    6月资讯月报:佐治亚理工数据科学全球项目学生代表团抵深交流;GTSI举办端午文化嘉年华
    国际化:暑期研学与交流GTSI-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暑期项目圆满落幕6月5日,GTSI-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暑期项目圆满落幕。拉曼大学师生在GTSI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访学和文化探索之旅。期间,拉曼大学师生沉浸式体验GTSI校园各场景,包括旁听专业课程和参加研讨会,与GTSI师生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城市游览、文化讲座、跨院校交流等活动深入了解深圳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2024年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暑期项目开启深圳访学之旅6月,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暑期项目(CSP)的83名亚特兰大学子,抵达深圳继续其在中国为期11周的深度访学和文化探索之旅。他们将在GTSI参与17门精选课程的学习和一个创新工作坊项目(Maker Venture),并利用课余时间游览深圳及其周边城市,通过一系列涵盖文化习得、体育赛事、业界交流等主题的多样活动,充实“游学中国”的体验。市民中心、福田灯光秀、深圳湾海岸线、华强北、蛇口海上世界....同学们的足迹遍及深圳特色地标景点,看见了深圳从创新发展到文娱休闲的更多面。佐治亚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全球项目学生代表团来华交流6月,GTSI邀请佐治亚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全球项目学生代表团来华交流,在港深两地开启游学之旅。在港期间,代表团参访了香港数码港,与初创数据企业对话,聆听香港金融行业专家报告,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在深期间,代表团参观了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达实智能、美团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和企业,与从业者探讨数据科学的创新发展,期待共同探索数据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空间。权威:全美最佳研究生工学院评选全美最佳研究生工程学院榜单更新, 佐治亚理工学院位列第四6月1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更新了全美最佳研究生工程学院(Best Engineering Program)排名。佐治亚理工学院位列第4,较去年前进1位,与加州理工学院并列。专业学科方面,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Milton Stewart 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ISyE)连续34年排名第一,其他专业均保持全美前十。U.S. News是致力于收集和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学术指标的权威机构,其对于美国高等院校与学术的独家排名体系,是学生与学者的重要择校参考标准。活动:校园新动向GTSI举办2024年端午文化嘉年华活动端午佳节前夕,GTSI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端午文化嘉年华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各地风味粽子品尝及制作、创新线上划龙舟比赛、手作香囊、汉服体验、书法体验、团扇制作等。现场粽香四溢,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日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来自佐治亚理工中国暑期项目的美国学子,亦通过本场活动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中,进一步增进了友谊。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在GTSI举办新生见面会6月22日,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GTCSSA)联合GTSI,在深圳成功举办新生见面会。佐治亚理工学院协理副校长、GTSI美方主任Tong Zhou出席见面会,介绍了深圳学院的办学概况。GTCSSA的学长学姐精心准备了“校园生活指南”,对学校的学习平台、选课排课、食堂餐饮、校内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此外,学长学姐们也分享了他们在学习、生活、研究方面的经验,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积累一段中美文化交流多元体验。活动:创新与创业深圳科创学院创业学员来访GTSI6月26日,来自深圳科创学院,正在智能眼镜领域积极探索的创业学员Eric Yang到访GTSI,并为在校学生举办讲座,分享了他的创业项目和行业前景。讲座结束后,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前往深圳科创学院参访,浏览了学院展厅,了解到更多创业项目概况及潜在机会,为未来的创新实践想法获取了新的参考。教学:学子风采学子风采 | 汪志康:创业成功后重返校园,GTSI踩中了我的需求2022年,在GTSI开设佐治亚理工学院“王牌专业”工业设计的第一年,已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汪志康被吸引入学,将工业设计硕士项目视为“既符合需求,也怀有兴趣”的选择。两年后,顺利毕业并重回业界的他,对产品从定义到开发的维度与难度都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把握。他说,“以前我想的总是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我还会考虑接下来三步要做什么。我最终的目标是Make Product Market Fit,让产品和市场契合。"招生:研究生招生夏令营GTSI 2025级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开放申请,拉开本年度推免招生序幕6月,GTSI 2025级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开放申请,旨在为一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德才兼备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和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遇。活动即将于7月上旬开营,营员们将全面了解学院情况,参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论坛、设计创作活动等;同时,学院亦组织了企业参访、优秀学长交流会等活动。此次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拉开了本年度推免招生的序幕。8月至9月,GTSI将开展后续批次的推免招生,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学院官网(gtsi.edu.cn)及官方公众号的最新资讯。
  • 2024-06-11
    83名亚特兰大学生深度访学深圳,Welcome to GTSI!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今年夏天的GTSI,陆续迎来了多个国际组团的参访交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暑期项目(China Summer Program, CSP),随着83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子从亚特兰大飞抵香港,也于5月底正式拉开帷幕。目前,CSP的香港段访学已顺利结束,83名学生现已入境深圳,在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继续其在中国为期11周的深度访学和文化探索之旅。CSP是佐治亚理工学院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夏季交换项目,面向佐治亚理工学院及其他美国高校学子,学生们通过该项目收获“游学中国”的独特体验。2024年是CSP自开设以来报名最火热的一届。83名学生,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中国、约旦、肯尼亚…他们学习计算机、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商业管理…他们有着差异化的背景,却都不约而同怀有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们期待在课堂和网络所构建的中国印象外,进一步了解当下的中国文化、中国生活;他们也寄望于学习与实践中锻炼胆识、增进友谊、拓宽视野。Leila Baniassad是一名佐治亚理工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生,这是她第二次来到中国访学交流。早在高中时期,Leila曾参加一个在北京的短期交流项目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得知佐治亚理工开设CSP项目后,Leila选择再次出发。这一次,她来到了香港和深圳,感受到中国南北方的各具特色,也计划挖掘属于“经济特区”的独有魅力。“我发现深圳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满眼皆是绿意盎然。”这是她对深圳最直观的认知,也对深入探索这里的方方面面做足准备。“我已经下载了小红书,还搜了不少攻略,比如我要体验一下这里的夜市文化。”她笑着说。就读于电气工程专业的Karen Tsang则对硬件和机械等专业话题充满热情。在抵达之前,Karen就对深圳的创新氛围略闻一二,她还列举这里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 – 华强北的例子。通过CSP之旅,她想深入探索深圳的创新环境和产品市场。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她也期待在GTSI与更多老师和学生交流,结识新朋友,碰撞新灵感,尝试做出有趣的项目。本年度CSP包括香港和深圳两段研学行程,其中6月初至7月底的深圳段会在GTSI开展,期间,佐治亚理工学院和GTSI的老师将为CSP学生带来17门精选课程以及一个创新工作坊项目(Maker Venture),并走访大湾区其他城市。此外,从中文语言课到企业参访,GTSI组织了一系列涵盖文化习得、体育赛事、业界交流等主题多样的活动,丰富CSP学子们的“游学中国”体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深圳和大湾区,为中美青年文化交流创造平台。开放、多元、国际化,是GTSI期待通过交换与交流项目为海内外学生及学者打造的平台氛围。一次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访学,将为参与其中的每位同学留下宝贵回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注入新动能。
  • 2024-05-31
    5月资讯月报:佐治亚理工位列《福布斯》“新藤校”榜单第二;GTSI迎来国际交流访学新高峰
    5月关键词:入选“新藤校”榜单China Summer Program启动国际院校考察交流权威:“新常春藤”盟校评选福布斯发布2025年“新藤校”榜单,佐治亚理工学院位列第二近日,福布斯官网评选出20所“新常春藤”盟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在10所“公立新藤校”榜单中位列第二。据悉,“新藤校”排名体现出雇主对特定院校及学生专有技能的日益看重。佐治亚理工学院校长Ángel Cabrera表示:“我们的毕业生掌握过硬技术,具备创新精神,能够主动引领并推进合作,寻找复杂问题的新解法。”在本次评选中,福布斯分析了美国院校2022年的录取数据,筛选出学生数量在4000以上,且标准化考试成绩较高的1743所院校,并就每所院校开展了问卷调研。其评选结果体现出上榜院校在声望、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后薪资水平等维度上的综合实力。国际化:暑期研学、参访交流2024年佐治亚理工中国暑期项目正式开启5月27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暑期项目(China Summer Program,CSP)正式拉开帷幕。80余名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将在香港和深圳开启为期11周的深度研学之旅。项目第一周,学生们先后参访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高校,与当地师生建立友好交流,感受香港高校的学术氛围,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6月初,学生们将前往GTSI,在深圳继续完成研学之旅。CSP项目旨在提供跨文化交流、参访、学习与体验的机会,帮助美国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环境及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中美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GTSI-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暑期项目启动5月31日,GTSI-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国际暑期项目正式开启。拉曼大学学生代表团将先后在香港和深圳完成一周的学习交流。项目期间,学生将参加由GTSI举办的暑期课程、研讨会、城市探索、文化交流、企业参访等活动,深刻体会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向上的创新力量和城市氛围。GTSI正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和交流,助力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深圳创新中心来访5月22日,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深圳创新中心刘张亚莉执行主任一行访问GTSI,双方围绕来华留学、海外实习、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未来合作机会。南洋理工大学代表团来访5月16日,南洋理工大学代表团访问GTSI,双方共同展开战略座谈。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商科和工科并重的综合类大学,其工程学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之一。此次访问加深了两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学术交流,为双方在未来开展广泛且合作铺设了基石。活动:创新与就业ITCP课程系列活动之商业画布工作坊: 激发商业创新与技术商业化新思路5月27日,佐治亚理工创新与技术商业化(ITCP)课程系列活动 — Business Canvas Workshop(商业画布工作坊)在GTSI举行,吸引到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学员共同参与。课上,GTSI计算机科学专业Marcus Chan老师,将阿里巴巴、特斯拉等知名企业案例巧妙融入讲解,深入剖析了商业画布在初创型公司、成熟企业、非营利组织及新产品公司等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活动现场,学员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为各自的公司或项目探索更高效、创新的商业模式。讲座不仅为技术商业化领域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也激发了学员对于商业创新的持续热情。正浩创新入校开展招聘宣讲会5月22日,深圳本土创新企业正浩创新(EcoFlow)在GTSI举办招聘宣讲会。宣讲团队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以及在招职位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等。圆桌讨论环节,同学们分享了各自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及理想岗位,与宣讲团队展开对话,共同发掘与个人背景及兴趣相契合的职业机遇。活动:交流与调研GTSI举办学术市集: 结合夏季学期选课,推动师生学术互动5月14日,GTSI举办学术市集活动,介绍夏季学期课程安排,增强跨学科学术交流与互动。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不同领域的课程设置,从而挖掘学术发展的更多可能。教师亦帮助学生深入解读学科要点,优化选课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来访5月13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到访GTSI。双方就合作开展学生活动、海外交流项目、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访问旨在增强两校间的合作,促进办学交流。GTSI团队赴重庆大学,调研交流学生创新培养5月10日,GTSI团队前往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简称UC联合学院)及其学生交叉创新中心开展调研交流。UC联合学院江燕副院长和学院各项工作负责人,向GTSI访问团详细介绍了UC联合学院的校企联合培养(Co-op)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并分享合作办学经验。随后,卓越工程师学院宋朝省副院长带领访问团参观了学生交叉创新中心。双方就如何搭建跨专业创新平台及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未来趋势展开探讨。参访当天,GTSI访问团亦在重庆大学顺利开展专场招生宣讲会。招生老师针对保研、考研、申请等咨询做出详细解答。GTSI在津学子参观大型工程模拟设施5月8日,GTSI在津就读学生参访了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大型工程模拟设施。讲解老师通过沙盘模型的动态演示,向同学们展示了地震工程装置的内部结构。参与本次活动的张强同学表示:“在地震波生成设备旁,我从围栏边向下望去,看见深不见底的设备布局中密布着各种器械,非常难忘”。刘云波同学则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装置的能源使用及回收情况。“专业间的联系取决于实际需要,并非一成不变的”,刘云波说道,“工程设施让复杂情况的模拟成为可能,展现了工程之美”。社区参与:环保公益科普活动可持续发展进校园——GTSI开办水培科普小课堂5月12日、18日,深圳市荔园小学、蛇口小学的师生及家长走进GTSI校园,先后参观了学院水培工作坊,学习了解都市农业的相关知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张文龙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介绍了水培的原理与技术,带领来访师生和家长前往水培工作坊,参观水培种植实际成果,亲手体验采摘蔬菜的喜悦。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校社联动提升了公众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教学:学子风采学子风采 | 牛梓雨:与GTSI“偶遇”,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本科阶段,牛梓雨就确定了目标:读研、读博、进入工业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如此明确的道路上,GTSI的出现最初并不在他的计划内,却恰好契合了他的求学需求。2022年8月,牛梓雨入学GTSI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回看当初的选择,他认为这里是实现进阶的转折点,“我的目标总体上没变,但GTSI让我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因此拥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活动:校园新动向GTSI春季毕业生:果实丰硕,不留遗憾2024春季学期毕业季我们接通语音,和深圳、亚特兰大、洛林的11位毕业生们们展开问答。回看走来的路和眼前的路,梳理此刻的心情与未来的规划,他们想说的都在这里。赛艇联赛春季开赛,GTSI赛艇队一展风采5月18-19日,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以下简称“X9联盟”)第三届赛艇联赛春季赛在茅洲河和大沙河正式开赛,GTSI赛艇队积极参与赛事,在赛场上充分展现出活力与热情。赛后,队员们表示,加入赛艇队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宝贵的竞技体验,也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意识。学院将持续支持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招生:招生进行时开展已录取学生专场宣讲会、多城市参加EduUSA展会、举办城市站招生活动5月,GTSI针对海内外已录取学生举办线上宣讲会。在读学生分享了就学体验,GTSI学生事务及教学事务主管介绍了学院富有活力与创新氛围的校园生活。在海外学生场次中,招生老师围绕中国及深圳的就学生活提供了指引,帮助海外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GTSI招生团队5月陆续前往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参加EduUSA展会,并在成都、上海举办两场高校及城市站招生活动,与到访学生和家长分享GTSI办学特色及最新教学成果。
  • 2024-05-22
    2024春季学期毕业问答:在GTSI,果实丰硕,不留遗憾
    2024春季学期毕业季我们接通语音和深圳、亚特兰大、洛林的11位毕业生们展开问答回看走来的路和眼前的路梳理此刻的心情与未来的规划他们想说的都在这里↓△点击观看视频△【2024·Spring GTSIers的毕业问答】如果为2024春季学期这场毕业生问答做一朵词云,那么“开心”、“友谊”、“目标”、“信心”,一定会大写加粗地出现在眼前。开心谈到毕业,11位接受采访的同学都露出了笑容。即便这份喜悦已被人生转折点的一系列改变所冲淡,但在期末考试、收拾行李、搬家、准备入职等忙碌的收尾工作中,你仍能感受到他们在一段旅程结束后平静的满足感。“果实太多了”,计算机科学专业,交换至GT-Europe的徐文赫同学回答,“在GTSI学习,本身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从中得到的种种体验都一样重要、一样美好,很难归因到某件具体的事情上”。同专业同坐标的刘一憬同学,对这段就学经历给出了“完美”加竖起大拇指的五星好评。“来到GTSI之前我其实是很迷茫的,但我的疑惑在这里都得到了解答。我想要的,包括学业、朋友、满意的工作等等,GTSI都给我了”。友谊同路人无疑是求学路上重要的财富。11位同学在问答中都表达了对GTSI好友的感谢与想念。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交换至GT-Atlanta的邓淳远同学说道:“在GTSI和同学朋友们共度的时光是我一生中都值得珍藏的回忆,我特别期待回国后能和大家重聚”。同样在亚特兰大,工业设计专业的李瑶琪同学,更是跨GTSI 5个专业,收获了5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她笑着说:“在我们的微信群里,没有一个人身处同一个地方,但是大家都会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目标成长的故事写到这里,属于GTSI的篇章即将结束。翻过此页,是更精彩、丰富的“未完待续”。 有同学期待在工作中创造更多价值,也憧憬着过好丰富多彩的生活。数据科学专业的费一宸同学正考虑留深工作,她想对未来的自己说:“希望你此刻做着真正热爱的事情,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在学术圈,已经明确了读博去向的同学,也锚定了未来数年将要生活与发展的城市。对于新阶段更高难度的学术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即将入读莱斯大学的张云皓同学,计划保持硕士阶段延续下来的“8个字基本法”——“好好学习,认真干活”。在他看来,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才能为更长远的计划打好基础。信心“不知道3年后的你在哪里?工作怎么样?身边是谁?”问答的最后,刘一憬同学畅想未来,发现人生中有许多事难以预见,但“只要是你,就一定可以”的信心将陪伴始终。这也是我们借这次问答,想对GTSI所有毕业生们说的话——未来的路上祝你一切顺利,也请更多、更坚定地,相信自己。
  • 2024-04-30
    4月资讯月报:GTSI赴上海参加高校国际化人才建设高峰论坛;EMI教育集团参访交流;春季学期收官
    4月关键词:国际化参访交流、春季学期收官、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展示日国际化:参访交流与合作GTSI赴上海参加第四届高校国际化人才建设高峰论坛4月18日,GTSI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高校国际化人才建设高峰论坛。由GTSI中方主任肖松山博士带队的校方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超150所高校的管理层与一线教师探讨了关于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及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设的核心议题。肖松山博士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倡议高校教育者们共同拥抱科技高速迭代下的复杂时代,培养多元复合人才。EIM教育集团国际拓展与校友关系部访问GTSI4月19日,EIM(Education in Montion)教育集团国际拓展与校友关系部总监Lucien Giordano访问GTSI。学院向来访团队介绍了深圳校区的办学情况,双方就EIM在华校园网络、学生升学去向、校友活动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天巡(Skyscanner)参访GTSI,洽谈校企合作4月16日,外资企业天巡(Skyscanner)到访GTSI,与校方展开交流。GTSI教师代表Marcus Chan教授向来访者介绍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双方就学生意向行业、企业及岗位类型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圆桌讨论环节,GTSI学生代表向天巡团队详细了解了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及企业文化。参访团队亦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需求及期望。校企互动加深了双方对彼此需求的认识,让企业能够更精准把握潜在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为同学的未来发展拓宽了道路,为校企的持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GTSI组织宣介会,助力学子申请大运奖学金4月12日,GTSI组织大运留学基金会奖学金宣介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奖学金申请细节和评审流程。宣介会详细介绍了基金会支持的留学项目,重点说明了奖学金的资助标准和申请要求,让学生对如何准备申请材料、如何突出个人优势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申请指南。此外,本次宣介会激发了更多同学参与国际交流的热情。学院将持续支持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为学生的学术及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国际化视角。佐治亚理工学院本科生招生见面会成功举办4月21日,佐治亚理工学院本科生招生见面会成功举办。佐治亚理工学院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Sara Riggs向意向学生与家长介绍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本科专业申请流程,并与大家面对面展开交流。参与活动的学生及家长表示收获丰富。活动:科技创新与创业GTSI在津学子参加“创新教育”主题工作坊4月3日,GTSI在天津就读的双硕士学生参加了在天津大学校园内举办的“创新教育”主题工作坊。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的王东华副教授做主题分享,并向同学们赠予了自己撰写的书籍《创新教育的重塑》。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提供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未来大家计划在专业领域做出更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本次主题工作坊期间还有曾任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的蔡璐彤副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学校实验平台。“该平台的流程非常标准化且规范化,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整体工艺流程的好机会”,参访成员许立昕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山东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到访GTSI4月7日,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郭春生到访GTSI,就学院办学历程、学生就业升学情况等事宜与学院展开交流。双方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专业建设、学生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环境工程师生企业参观与学习4月15日,GTSI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受邀参观道尔顿膜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道尔顿膜公司技术经理详细介绍了其膜技术在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双方就膜技术的创新趋势、技术瓶颈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交流。此外,师生实地考察了膜技术在真实工业环境中的操作细节,并与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投身环保科技事业的决心与热情。校园:可持续发展GTSI 春季学期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本月,学院举办了2024年春季学期最后两场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会。活动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和3分钟演讲。在专题讲座环节,来自北美最大碳信用市场Patch的商业运营负责人Sally Chen,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自愿碳市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三分钟演讲环节,来自不同专业的9名学生分享了他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意项目,包括利用多模态图神经网络进行金融时间序列预测、马拉维水质监测系统的开发、食物链模型中的阿利效应介绍等。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旨在整合校内各方知识与资源,帮助师生更好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交流能力,提升综合技能。GTSI师生深入探访T·Park:香港“转废为能”的绿色实践之旅4月20日,GTSI师生在环境工程专业教授张文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参观香港废物处理中心T·Park。据悉,T·Park是香港“转废为能”策略的示范点。师生现场观摩、学习了污泥处理的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进一步了解到T·Park污泥处理流程中,包括接收污泥、焚化及发电,以及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污泥体积缩减和排放洁净等技术细节。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也认识到了T·Park的设计特点,发现其不仅是一座污泥处理厂,更是融合了休闲与教育功能的绿色文化体验区,呈现了创新与可持续性相结合的建筑美学。EFP社团 x Tech for Good社团,初步完成马拉维水质监测系统样机制作一段时间以来,GTSI“Engieers for People (EFP)”学生社团在环境工程专业董航教授的指导下,持续组织在读学生,联合学院“Tech for Good”社团,致力于为非洲马拉维地区等水质问题严重地区,设计、制作水质检测系统。近日,EFP社团与“Tech for Good”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已初步完成样机制作,使其能够实时监测流经水体的电导率和浊度,并将数据传输至1.5公里以内的接收器。通过参与本项目,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马拉维等地切实面临的饮用水及公共卫生挑战,也吸引到更多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参与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的全球行动中。2024年GTSI可持续发展展示日活动成功举办为展示GTSI全体师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提升师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激励更多人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学院于4月24日举办2024年可持续发展展示日活动,内容包括摊位展示、海报讲演、海报投票、颁奖仪式等多个环节。摊位展示环节,师生们展示了多个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成果,包括适用于非洲马拉维小学的水质监测系统、室内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移动电源以及水培蔬菜系统等。海报讲演环节,共有22个学生队伍详细介绍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项目,内容涵盖可持续发展教育、健康与福祉、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多个主题。颁奖仪式环节,结合师生投票结果和指导老师的评分,本次活动评选出最受欢迎海报奖、优秀海报奖等奖项。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的踊跃参与,圆满落幕。教学:春季学期收官轻松备考!GTSI开展期末关怀系列活动4月中下旬是GTSI春季学期末的考试周。学院同步启动为期三周的“Finals Care, Finish Strong”期末关怀系列活动,围绕“活力运动”、“心理舒缓”、“期末加油站”三个主题,共推出20多项精彩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的解压选择。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生不仅缓解了期末的紧张情绪,也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合作、自我表达和艺术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以最佳状态迎接期末的挑战。春季学期最后一场教师午餐会成功举办4月23日,2024年春季学期最后一场“Faculty Weekly Lunch”如期开展,教职工一边享用午餐,一边回顾并交流本学期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为彼此带去新的启发。期间,教授们通过游戏互动、互赠礼物、集体合影等暖心、有趣的形式,庆祝了春季学期的结束。2024年春季学期,“Faculty Weekly Lunch”共举办15场,吸引教职工积极参与,搭建了教职工友好交流的平台,增进了教师之间跨学科合作的机会。教学:为师者说专访“数据科学”首倡者吴建福教授:数据科学家需要执着、勇气与灵活吴建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可口可乐讲席教授;曾获得统计学会主席委员会(COPSS)总统奖、Shewhart奖章、R.A.Fisher讲座和Deming讲座奖等多项大奖。1985年,他在一次讲座中明确了“数据科学”的概念,成为该术语公认的首倡者。“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分析做出决策。因此我认为我们是‘数据科学家’,我们的专业是包含了统计学知识在内的,众多方法与技术的集合。”其后,近四十年时光飞逝,如今的数据科学家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以适应技术的变化?来听吴建福教授的观点。教学:学子风采张云皓:选择环境工程,GTSI打开了我的视野4月,亚特兰大天气晴好,花草繁茂,张云皓决定了自己的去向——去莱斯大学读博。他是2022年8月入学GTSI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经过一年的学习,2023年8月,张云皓交换至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校区,新学期伊始便启动了申博准备工作。“我是一个喜欢提前做规划的人”,他说。从GTSI,到GT,再到未来更长远的学术之路,张云皓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踩着自己的节拍,他从容不迫,达成目标。活动:校园新动向GTSI创意摊位亮相“天大·海棠季”4月5日,2024年“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如期举办。花开又相逢,这场一年一度的校园盛会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美丽校园,共赏海棠绽放的盛景。活动中,GTSI在天津就读的双硕士学生,于卫津路校区展位精心布置了创意摊点,并与到场赏花的师生、游客及国际友人们互动,介绍学院各专业项目招生及办学情况。本次活动吸引约6万人共赴海棠之约,GTSI摊位亦引来众多游客拍照留念。穿越古今,文化系列城市参访活动持续开展4月,GTSI师生踏上了春季学期第四次深圳文化系列城市参访活动。师生深入宝安区凤凰古城,参观了文氏宗祠、古井、协和家塾等历史遗迹,深入了解了文天祥的历史事迹。随后,师生前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了第25届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装备展览会(ITES 2024),现场观摩了解了当下最新的工业制造技术。一趟旅程,穿越古今,师生们体验了深圳本地的历史文化,也开拓了在工业技术领域的视野。GTSI Global Language Center粤语系列活动回顾2月至4月,GTSI Global Language Center陆续举办四期“语言角之粤语系列活动”,内容涵盖粤语学习入门阶段各知识点,围绕“问候语”、“声调”、“发音禁忌”及“粤语中的外来词”等主题开展。活动结合有趣的话题引入、生动的教具和示例展示、小组互动练习等形式,加深参与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欢迎在校师生参与,也吸引到其他在深外籍粤语爱好者加入。参与者表示,他们在系列活动中体验到了丰富的粤语文化,期待未来不断提升语言技能,丰富语言学习体验。GTSI举办心理健康资源分享会,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意识4月17日,GTSI举办心理健康资源信息分享会,旨在提升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资源。分享会提供了学院内部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介绍,普及了深圳市心理咨询援助资源获取方式,以及如何利用专业就医资源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动讨论阶段,参与师生积极分享了各自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共同探讨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更多求助途径。心理健康是个人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GTSI鼓励师生在遇到挑战时积极寻求帮助,共同营造充满关怀与支持的校园环境。招生:招生进行中2024年秋季入学招生即将截止,招生老师线上线下面向海内外学生分享答疑5月1日,GTSI 2024年秋季入学申请即将截止。4月,学院招生团队在深圳、上海、武汉、长沙等地举办见面会,分享最新招生政策,并对到访学生、家长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此外,学院还举办了一场线上招生会客厅·就业专场,及三场面向海外学生的招生宣讲会。目前,GTSI 2025年春季入学已开放申请,敬请留意GTSI 5月招生活动安排。
  • 2024-04-12
    专访「数据科学」首倡者吴建福:数据科学家需要执着、勇气与灵活
    吴建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可口可乐讲席教授;曾获得统计学会主席委员会(COPSS)总统奖、Shewhart奖章、R.A.Fisher讲座和Deming讲座奖等多项大奖,发表185余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著有两本书籍。1985年,吴建福在一次讲座中明确了“数据科学”的概念,成为该术语公认的首倡者。此前,人们常用“统计”定义其所从事的工作。他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分析做出决策。因此我认为我们是‘数据科学家’,我们的专业是包含了统计学知识在内的,众多方法与技术的集合。”其后,近四十年时光飞逝,随着“大数据”一词被更多人了解,“数据科学”的适用性也在技术迭代中不断延伸。我们好奇,怎样的思考路径,促使吴建福早早觉察“数据科学”的必要性?“数据科学”的范畴相比首倡之时,经历了哪些转变?新时代的“数据科学家”,又当如何适应变化,锻炼思维?专访「数据科学」首倡者吴建福△ 点击观看视频 △1985年,作为数据科学家吴建福讲起自己的故事,常从高中最后一年说起。当时他被台大录取,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打心底里热爱历史的他,也非常擅长数学。最终,吴建福选择了数学,对历史的兴趣和天分,则内化为他研究与教学的另一把“利剑”,赋予他“历史视角”,让他能更快发现重要的研究机会。“比如我在Bootstrap(自助法)上的研究,就是基于我对Bootstrap诞生之前相关研究历史的充分了解”,吴建福回忆,“在读到Bradley Efron关于Bootstrap的突破性论文时,我瞬间意识到它比Jacknife(刀切法)等重抽样方法更好,因此能迅速做出反应,做出了不错的研究成果”。用历史视角看问题,是吴建福的思维特点,也是他的教学特色。“我总会向学生们介绍,某个研究方向曾有哪些突破,以及它们何以成为突破。”实际上,也是对历史的认知,让吴建福意识到其所在的专业领域,可能缺乏一个准确的称谓。这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首倡“数据科学”(Data Science)术语的起因。Statistics(统计学)的词源是德语词Statistik,后者是德国城邦为计税和统计人口等目的而广为使用的。“所以你看,统计学最初的指向更偏描述型统计,而非分析型统计”,吴建福说,“我发现在英文、汉字、韩文、日文中都存在类似问题,所以我很早就认为用’统计学’概括我们的专业是不准确的”。1985年,在一次公开讲座中,吴建福首倡“数据科学”,明确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是“数据科学家”。在此之后,数据科学所包含的领域随技术进步经历了演变。吴建福说,“大数据的火爆让数据科学得到蓬勃发展,也让大家对它有了不同的理解,但大数据只是数据科学的一部分。”吴建福认为,不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数据科学的本质始终是一个集合,“我们在GTSI教授的很多课程,包括回归、时间序列分析、逻辑回归、二进制数据、实验设计、统计计算等等,全部都是用于数据科学的。”项目本身融合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程体系,也充分说明了数据科学的综合性。结合当下,我们请吴建福教授为“数据科学”编辑一条字典释义。他沉思片刻后说,“数据科学是一切有关数据的构想、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包含数据的收集、理解与分析。”给学生的建议,灵活、执着与勇气“优秀的数据科学思维能力,不能仅通过课程培养”,吴建福说。“工作经历,可以更好地锻炼你的思维,而且别忘了,我们是在深圳,中国的科技创新之都。这里有很多优秀的中小微企业。”吴建福建议同学们,如果没有对某个行业特别热爱或执着,就不要让行业限制自己的去向,先找一份能够发挥所长的工作。而结合丰富的研究与教学经历,吴建福也建议年轻人们拥有执着与勇气。“你要知道自己要做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在数据科学领域发展,就去追寻它吧。”“同学们在GTSI学到了这么多东西,要把它们用起来”,吴建福说。他看好学院的跨学科培养方式,认为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可以为同学们创造更多机会。“现在机器学习很火爆,各行各业都在用,而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其实是两位一体的”,吴建福认为同学们可以将二者结合,根据自身技术能力跨专业选择课程,获取竞争优势。“许多知识是相连的”,他说,“即便是一双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也要用到维度控制的知识,这是我在实验设计课程里教授的内容”。通常,在学科与学科的交集里,你会发现更多机会。
  • 2024-04-08
    GTSI社区参与:让小学生走进大学课堂,看“钢筋水泥”里的蔬菜
    大学教授给小学生上课,会讲些什么?在“钢筋水泥”里种菜,孩子们体验感拉满!3月30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迎来一批不同于往常的学生——50多名来自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在GTSI环境工程专业张文龙老师的带领下,聆听了一节生动趣味的科普课堂,并身临其境参观了GTSI水培工作坊。本次活动是GTSI 2024年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中有关社区参与和教育的又一生动实践。好神奇!不用泥土种植物?孩子们为何会对水培技术产生兴趣?这要追溯到一个星期前的世界水日。当天,GTSI联合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协会和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在深圳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桃源问题中心端沿岸举办了一场公益环保科普活动。在丰富多样的科普海报展当中,就有关于水培农业的介绍,这吸引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不少市民的驻足和咨询。“什么是水培?”“不用泥土种植物?好神奇!”在孩子们的连环提问下,彼时在现场的张文龙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邀请他们来GTSI校园,现场学习并体验他们口中“神奇的”无土栽培呢?于是,在深圳市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推动下,一场深入校园的科普之行迅速开启。行程第一站,是张文龙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水培知识科普课。什么是水培?我们为什么需要水培?传统的泥土种植方式有哪些局限?全球其他一些水培技术领先国家是怎么做的?水培领域未来还有哪些发展方向?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张文龙老师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水培的原理与技术,比如如何在无需自然土壤的条件下,通过营养液的调配,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及如何通过 LED 灯及光线、光谱的调配,培育更加健康、美味的果蔬。小小的年纪,大大的好奇心。到了课后提问环节,早已按捺不住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问。现场“连珠炮”般的问题,让张文龙老师应接不暇,也展现出同学们对水培技术和都市农业真正产生了热情。课堂时间在热闹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又延长了十几分钟。收菜啦!现场参观,体验美好下课后,到了同学们此行最期待的环节——现场参观GTSI水培工作坊。在张文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队来到水培蔬菜的育苗架前,近距离观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培生菜和小白菜。几分钟前刚在课堂上听到的理论知识、看到的图示讲解,转眼就成了面前一颗颗焕发生机的植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为传统农业带去的影响力,以及植物本身蕴含的生长力量。期间,张文龙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水培工作坊种植蔬菜的过程,介绍了现场的水培设备,并推荐了许多水培技术相关的科普视频,引导大家进一步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水培技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说,“这次入校参观和学习只是旅程的起点,希望大家在活动结束后,依然有动力挖掘兴趣,开拓视野,保持住此刻的好奇心。”一同参与本次科普活动的学生家长表示,蔬菜种植、无土栽培、农业技术等相关知识,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入校参观GTSI水培工作坊,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科学课,也带来了一场劳动课,让孩子们看到日常餐桌上的蔬菜可能经历了怎样的生产过程。他们说,“期待学院持续开展这样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了解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应用,树立目标感的同时,拓宽知识眼界。”从一次深入社区的世界水日科普活动,延展到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的水培知识访学。GTSI持续参与校社共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高校课堂中的专业知识带给更广泛受众。高校与社区的联动,也激发了青少年对当下科技发展形势的关注和思考,使之有兴趣和动力向更广阔天地探索。知识的价值不仅止于课堂。相信本次活动点燃的好奇心与热情,将如星辰般激励每一位参与者持续追寻他们或远或近,或坚持已久,或刚刚萌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