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07
    只有3分钟,GTSI的他们这样汇报论文...
    3MTP Three Minute Thesis Presentations 在GTSI课室里时不时会聚集着一群“没在上课”的师生。教授们在底下观察、聆听,站在进台上的则是激情演讲的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限制,1张静态幻灯片,展示阐释在课堂中/项目里/读过的有趣论文,清晰表达研究问题的背景、策略、设计、结论及影响,并接受来自现场师生和观众的发问。这是由刘萌萌教授牵头举办的3MTP,针对专业所需的文献材料,追求简洁干练的口语表达,提炼关键议题的核心线索,一股课堂外的良好学术氛围正在GTSI形成。Tips:3MT(Three Minute Thesis,三分钟论文)是一项享有盛名的学术竞赛,旨在帮助在读研究生培养有效的演讲和沟通技巧。参与者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向非专业观众解释他们所做项目的广度和意义。3MT 比赛由昆士兰大学于 2008 年创办,其受欢迎程度稳步提高,目前已在全球 59 个国家的 350 多所大学举办。“3MT进入GTSI之后,前期我们做成presentation分享的形式,鼓励学生敢于展示、积极表达。如何用英语在简短的时间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能提高交流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还向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在论文写作中寻找新的切入点。GTSI鼓励多学科交叉,我们希望3MT可以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展现GTSI学子研究成果和交流风采。”——GTSI计算机科学专业助理教授 刘萌萌GTSI的同学们从自身专业和聚焦领域出发,结合时下热点议题和兴趣发现,运用课程中学到的工具和方法论进行分析,以清晰明了的图示呈现逻辑和规律。以下为部分过往展示。梁震宇 MSAFacebook ads brand-building strategies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A data-science approach数据科学方式实现Facebook广告精准投放汇报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数据科学方式实现Facebook的人群划分。首先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将用户分为高、中、低三个概率购买群体,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和数据洞察寻找到最佳的广告投放策略和方式,最后使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模型算法技术方式提升广告营销的GMV、ROI值显著,从而为部署上线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姜闻一 CSCamera Soiling Detection相机污染检测自动驾驶车辆的相机玻璃罩上经常受到雨雪、泥土、雾气的干扰。新一代自动驾驶自清洁技术可以使用蒸汽将这些污染物去除。因此,需要能够检测玻璃罩脏污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本任务中,使用了ResNet模型进行图像分类,使用了GAN模型进行了数据扩增。运用数据挖掘从恶劣天气数据中获取训练样本。最终模型取得95%以上的分类准确率并部署上车。孟吴刚 CSHow Does Latent Space Mak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Great Again?潜在空间是怎么让强化学习支棱起来的?汇报主要介绍了时下流行的AI产品ChatGPT的一项前序研究——instructGPT的工作流程。通过与近年来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些失败案例对比,介绍潜在空间在GPT中起到的作用。通过预训练,GPT模型能够在潜在空间中获得一个较好的起始位置,以此为基础,后续的强化学习算法(RLHF+PPO)才得以如此高效。最后还拓展了一些如Stable Diffusion等运用潜在空间的其他AI算法。刘雨坤 MSAImpact of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运用三重差分法,通过比较 2011 年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相对于非试点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是否提升来验证政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激励和企业所有制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在内部激励上,该影响在内部激励强度大的企业更明显,在所有制类型上,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企对该政策更敏感。最后,为中国推行全国性碳交易以及进一步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提供了建议。邬涛 CS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进化算法及其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从三体电视剧说起进化算法是一类元启发式算法的统称,其在非凸优化和工程优化领域有较广的应用。进化算法主要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对求解问题进行合理编码后,通过交叉,配对,变异等算子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优化选择。在工程问题中,进化算法的各种变种常被用于求解非凸优化和无梯度优化问题,如twiddle算法被用于PID参数调优和SADEA算法用于天线设计参数寻优等。Improve Resilience of Power System under High Influence Low Probability Event提高电力系统在小概率重大事件下的韧性随着优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的电力系统调度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和效益的影响,但其对于小概率重大事件的建模仍然不足,在极端场景下的响应能力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可以考虑构建一个通用协议,将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汽车纳入电力系统的响应机制,实验证明该举措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GTSI3MTP活动仍在进行中……想要提升表达能力,亦或是乐于分享干货洞察的同学,这都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展示平台!感兴趣请联系刘萌萌教授。Email:liumengmeng@gtsi.edu.cn
  • 2023-07-04
    精彩回顾 | 6月校园开放日,沉浸式体验GTSIers的一天
    校园打卡、课堂观摩 学长分享、招生政策解读……6月28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 举办校园开放日,来自北京、上海、武汉、 郑州、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近50名学生与家长齐聚GTSI,深度了解硕士项目招生政策,沉浸式体验GTSIers的一天!Go Jackets!学院招生团队向到场家长和学生详细介绍了GTSI最新办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全美排名前10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以其顶尖的理工科教育享誉世界。在GTSI就读的学生所获得的学位证与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主校区所颁发的学位证保持一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依托深圳丰富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技创新资源,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就业及创新创业机会。学生还有机会前往美国或欧洲校区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目前,GTSI设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等5个全日制硕士专业。在各专业招生老师的精心讲解下,学生与家长深入了解项目的课程设置、师资、申请要求等。此外,工业设计硕士项目Ameersing Luximon教授和数据科学硕士项目助理教授陈宇昂也来到现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美国与亚洲各地的学术经历。同学们也对关心的职业发展、交换项目等问题积极提问,从而更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为帮助学生与家长感受GTSI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助理教授张文龙带来一堂生动的试听课。以“Resource Recovery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Application in Urban Farming”为主题,硬核的理工课程在张老师的讲授下也变得风趣幽默,原汁原味的佐治亚理工课程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学生和校友也与同学和家长分享了自己在GTSI就读的感受。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学生李泊均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硕士专业。他表示,在GTSI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作为跨专业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得到了老师悉心的帮助和同学们热心的指导,最终也成功申请到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博士项目。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学生邬涛分享了他的感受。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他,经过在GTSI一年的学习,目前已经被格拉斯哥大学博士项目录取。而余嘉昱也作为亚特兰大校区本硕连培项目的来深交换生,分享了亚特兰大校区的学习体验。分享会后,老师和在读学生与前来参观活动的同学和家长畅谈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集章打卡逛校园学生与家长在招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身心健康中心、创客空间、图书馆等设施,集章打卡,领取了精美的纪念品。参观永久校区(在建)校园开放日感受“我在佐治亚州生活过五年,一直对佐治亚理工非常憧憬,这次特意来感受下深圳校区的氛围。”“我已经被GTSI录取了,这次想通过校园开放日提前感受下校园氛围,希望能结识到新朋友。”“我是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校区工业设计项目2019届的毕业生,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校区,这里的校园设施和师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祝GTSI越办越好!”7月22日GTSI还将举办暑期校园开放日活动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预留席位期待七月与你相见联系我们✅ 一对一线上咨询:✅ 入校参观:https://www.gtsi.edu.cn/campusvisit✅ QQ咨询群:731639517
  • 2023-07-04
    听TA说 | 当深圳遇见亚特兰大,这些问题被回答
    感谢本期出镜同学James x 秦之豪Carlos x 孙修远Christina x 陈丹青学习的乐趣是____?James:我很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大一时我选了CS专业,发现自己不喜欢以后果断退掉,现在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秦之豪:早一点决定自己喜欢什么是很重要的。因为你要为喜欢的事投入大量精力。对我来说,选择ECE,是因为我想拥有创造力。中美的不同是____?Carlos:来到中国之前,我对这里并没有什么先行看法。实际上我也发现,大家的生活方式基本没什么区别。孙修远:中国和美国都是都是相当现代化的国家。人们多是友好的,在美国或在中国都一样。未来的方向是____?陈丹青:你如何为毕业做准备?会担心以后找不到满意工作吗?Christina:我CS专业的朋友会有这种担心,搞得我有时候也会跟着焦虑,但其实在我身处的设计领域,就业压力还好,且我有相关实习经验,可能可以提升竞争力。Carlos:未来我想从事国际供应链方面的工作,研发岗或者分析岗都可以。我想和在中国的企业合作,一起优化供应链。James:对我来说是先找到想做的事,再决定想读的专业。为了实现怎样的职业目标,应该积累怎样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3组同学 x 3个话题还有片尾彩蛋揭秘“深圳最值得一去的地点"精彩尽在本期视频
  • 2023-06-30
    6月| 亚洲理工学院暑期访学团抵达我校;GTSI首批水培蔬菜“上市”;校园开放日活动举办...
    6月关键词:暑期、中外合作教学:走近环境人环境工程专业带来首批水培蔬菜6月,GTSI近期成功完成了第一批水培种植实验。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小白菜和生菜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功收成,教职工及学生也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了新鲜无污染的有机蔬菜。接下来,学校计划采用污水资源回收的方式进行下一步的实践,探索其在未来都市农业应用中的可能性。教学:学子风采【学子风采】黄浚哲:兴趣、规划、恒心,是读博的必备条件本期【学子风采】邀请到2020秋季入学ECE专业的黄浚哲。在深圳完成近一年的学习后,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他,选择交换至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本部,目前已开启在宾州州立大学的博士生涯,主攻移动端机器学习和移动边缘计算两个方向。缘起自本科实习项目产生的兴趣,立志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领域深耕,看黄浚哲如何通过规划和恒心向心仪的目标一步步靠近。活动:国际生交流佐治亚理工学院CSP项目“城市探索活动”火热进行中6月,佐治亚理工学院China Summer Program的学员们抵达深圳,开启在GTSI的访学。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深圳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GTSI携手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开展“深圳城市探索”系列活动,设置以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和历史人文为主题的三条精品路线,带领学员们深度领略深圳的都市魅力和文化底蕴。亚洲理工学院Shenzhen Summer Program启动6月26日,亚洲理工学院(AIT)访学团抵达GTSI,开启为期一周的GTSI - AIT深圳暑期项目。学校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GTSI发展历程、办学特色等基本情况做了详细介绍。项目期间,GTSI组织了课程观摩、城市游览、企业参访等多类型活动,帮助他们快速适应GTSI的学习生活,丰富海外游学体验。活动:调研与参访学院代表团前往昆山杜克大学访问6月6日,GTSI代表团前往昆山杜克大学进行拜访交流,先后与昆山杜克大学研究生院、昆山杜克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代表围绕办学理念、招生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职业发展等多个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与经验分享。此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两校联系,未来双方将深化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发展。活动:校园新动向【Let's Meet】永久校区Pi Mile跑道创意征集活动举办Pi Mile Road Race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传统活动之一,GTSI也计划将此融入永久校园设计中。在本月的Let's Meet活动中,同学们为即将建设的永久校区Pi Mile跑道设计建言献策,为跑道的样式、特色和景观融入等提供创意和想法。同学们纷纷表示,期待看到自己的创意能够在校园建设中得到实现,为未来的校园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Let's Meet”作为学院常设活动,旨在为GTSI社群(学生、教授、工作人员等)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GTSI师生举办“粽”情端午节主题活动6月19日下午,GTSI“粽”情端午节活动在校区3楼学生活动中心举办,GTSI师生及来自佐治亚理工CSP的学员们共度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穿汉服、诵《离骚》、制作创意香包、传统投壶游戏、体验书法、包粽子......这些蕴含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环节让师生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端午节氛围,领略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中外师生热切交流,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国际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印象深刻”。校园开放日举办,吸引各地学子参观交流6月28日,GTSI举办校园开放日,吸引了来自深圳、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多地近50名学生和家长参加。活动现场,来访学生和家长通过学院专场介绍和各专业推介会,详细了解学院发展近况和各专业特色,并参观了学院创客空间、图书馆、设计工作坊、Wellness Ceter等区域。在课程试听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文龙教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佐治亚理工课堂。更有学长们分享的学习和申请博士经验等环节。活动最后,大家共同前往永久校区场地,俯瞰永久校区建设情况。本次开放日让参观者更深入了解了学院的硕士项目和校园设施,学生、家长也与GTSI授课老师和教职工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 2023-05-31
    5月| 佐治亚理工China Summer Program启动;首场国际录取生线上答疑会举办;华中大、华农调研组来访...
    5月关键词:国际交流 教学:走近环境人【GTSI环境讲坛】新泽西理工大学张文教授讲座分享5月17日,GTSI环境讲坛第四期邀请到新泽西理工大学的张文教授进行关于可持续环境与农业系统纳米技术相关的专题介绍。张文教授就中心目前正在钻研的用于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品和食品安全等不良影响的可持续农业灌溉和食品消毒技术,以及用于减缓可持续污染物和加快资源回收的纳米技术进行了最新成果展示。随后,张文教授与我校环境专业张文龙教授就各自求学、工作及生活上的经历进行交流,并与听众们分享了其在奖项专利申请与个人生活工作中的趣闻,为即将赴美的学生提供了宝贵建议。【听TA说】许舒惠:一个环境青年的深圳求学日记本期【听TA说】邀请到环境工程专业的许舒惠。2022年8月,许舒惠来到GTSI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利用赶due的间隙,走遍散步在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公园绿地,充分感受到潮湿且明媚的岭南风景,及其背后的井然有序和科学治理。这也让许舒惠重新认识了“传说中”的深圳,发现这座城市在追求时间与效率的同时,也有着烟火气与慢节奏。更重要的是,深圳注重科技赋能和智慧环保的城市名片,为像她一样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参与建设的机会。“也许这里是最适合学习环境工程的城市之一”。活动:国际生交流佐治亚理工学院China Summer Program启动5月22日,佐治亚理工学院2023年China Summer Program(以下简称CSP)正式启动。CSP是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中国的一项夏季交换计划,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季从美国招募优秀学子前往中国不同城市,在当地高校访学研修。今年是该项目因疫情暂停三年后重启的第一年,近30名来自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本部的学生,先后于香港大学和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学习交流。首场国际录取生线上答疑会举办,外籍校友分享在深留学生活经验5月25日,学院举办本年度首场针对秋季学期拟录取国际学生的线上答疑会。此次答疑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学生参加,并邀请到19届印度籍校友Aditya Kambil和23届校友Alex Buddenbaum分享了他们在深求学期间的收获与感想。本次活动主要介绍了学校概况、专业设置、学费、奖助学金及国际生管理服务体系。互动环节GTSI美方主任周国彤教授就学生关心的申请条件、常见问题进行了答疑指导。本次答疑会内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对海外学子如何选择来深求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面向海外生源的系列活动,为广大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活动:调研与参访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调研组到访我校交流5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刘洋主任一行到访参观我校,与学院领导共议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并就管理架构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粤港澳大湾区办学发展等事宜进行深度探讨。5月26日,华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冯立新院长一行到访我院,了解学院办学历程,并深度参观过渡校区。两校代表就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交换了意见。我校积极推进友校交流,探讨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发展本月,教学事务办公室积极走访调研兄弟院校,先后前往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和职业发展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温州肯恩大招生就业与校友办公室。就招生管理、学生培养、就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业务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走访围绕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学生发展和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座谈。此次交流活动加强了友校之间联系,为促进未来更深入的交流以及在更广泛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报道:媒体聚焦我校师生基于数据科学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城市布局的相关项目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用于患者心跳骤停后的早期除颤急救设备,其在社会层面的科学配置,引发产业和高校的积极关注。我校数据科学专业的徐磊教授目前正在带领学生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城市布局的相关项目。基于数据科学中的运筹优化理论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发展,该项目将普通志愿者这一要素融入AED的城市配置,探索志愿者-AED装置-报警人-急救调度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及组合优化,有望为相关单位搭建智慧急救网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界面新闻、极客网、网易新闻、新浪广东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该项目。活动:深圳高校圈"正深圳正青春"嘉年华举办5月19日,GTSI受邀参加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和香蜜湖街道联合举办的“正深圳正青春”嘉年华暨短视频大赛颁奖礼,我校学生万程在颁奖晚会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唱。同时,我校师生代表还与来自各国的青年进行了交流,分享了GTSI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 2023-05-24
    这个夏天,GTSI将迎来一批亚特兰大学生!
    美东时间5月19日美国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一批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陆续登上从亚特兰大起航来华的航班他们是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的本科学生带着对国际化学习和生活的憧憬前往中国开展一个学期的访学交流这是美国顶尖理工学府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中国的一项夏季交换计划(China Summer Program,CSP),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季从美国招募优秀学子前往中国不同城市,在当地高校访学研修。今年是该项目因疫情暂停三年后重启的第一年,近30名来自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本部的学生,先后于香港大学和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学习交流。香港集结本次CSP由香港和深圳两个路段组成,其中5月份的香港段将走进香港大学,从6月起的深圳段将在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进行,直至8月初夏季学期结束。期间,佐治亚理工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全职教授将为CSP学生授课,涵盖14门精选课程。上课进行时在CSP学生修读专业学科课程之余,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借助此次交流,为国际教育交流搭建平台,包括组织来自深圳当地以及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联动,其中不乏中国文化探索、校友联谊、本地企业参访、创新创业项目模拟演练等。课后活动中一直以来,国际交换与交流项目为各国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创造了面对面交流与学习的机会窗口。期待本次CSP之行,能够帮助各位学子拓宽国际视野,积累海外经验,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 2023-05-18
    GTSI解读IPCC最新报告: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目标里的重要一环
    近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以下简称综合报告)。这份被称为“拆除气候定时炸弹的指南”的报告,再次明确了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报告最令人震惊的结论之一便是不利的气候影响已经比预期的更加深远和极端。此次报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对相关专业学生的课题和研究将带来哪些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高校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GTSI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文龙教授、周建峰教授围绕综合报告的核心结论和焦点关切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与三位同学展开交流。Dr. Wenlong Zhang这份报告让人兴奋的地方就是低碳技术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尤其是电器和建筑行业相关技术指标的修订。同时,各国也做出了比以往更进一步的承诺来实现降排,并帮助各行业去适应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但需要警惕的是,即便所有国家都实现目前许下的承诺,但结果仍可能无法达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也就是将相比于前工业时期的温度增长限制在1.5℃以内。若此目标无法完成,地球上的一些生态体系将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对其中的居民和生物将会是灾难性的打击。Dr.Jianfeng Zhou我们处在一个One earth的时代,需要意识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常发达地区贡献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受伤害最多的恰恰是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因此,未来的钻研方向需注重欠发达地区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全球变暖已成定局,因此2021年于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首次把“适应”(adaptation)列为行动计划之一。“适应”是指在气候变化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损失。对此,本次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观点:(1)除应对气候变化外,“适应”措施在农业增产、鼓励创新、增加人民福祉等方面也有诸多裨益。(2)“适应”措施和我们最关注的“减缓”(mitigation)措施之间可能存在共赢关系,共同为控制1.5ºC 温度窗口做出贡献。如何在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推动深度减排?如何兼顾生存上的营养和食物,生活上的公平与包容?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的资金来源于哪?如何界定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的平衡共生关系?......根据报告梳理,周建峰教授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学生。周教授强调,对于文献材料的研读和关键问题的辨别,是高等教育里需要训练的能力。围绕报告中的关键指导,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Danqing Chen, ENVE能源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灾区”,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呼声四起。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的替代品之一,是国际公认的碳减排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柴油替代传统石化油为时代所趋,替换进程正有序推进,关注生物柴油的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是否会对环境的影响尤为必要。我其中一个项目课题是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基于减轻对环境影响的目标,找出其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更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Jiayu Yu, ENVE我认为,公平的行动对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气候问题的性质也决定了单一国家无法独立应对。在如此挑战面前,一个公平合理的气候政策应当被制定,确保各国都能公平地享受到环境治理的成果。我们也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确保他们能够公平地获得福利。在GTSI,我加入了EFP(Engineers For People)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组织。组织的远景是在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后,深入到贫困国家的偏远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改善当地的水质和卫生环境,以期为全球气候公平事业贡献微薄之力。Lei Zhou, ENVE工业化进程步履不停,若单纯依赖传统路径(如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方式),无法有效实现现有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脱碳过程需要CCUS技术的配合才能够实现。对比CCS技术(碳捕获和储存),它主要是强化了对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固碳和封存技术的发展。我目前主要围绕CCUS中的碳利用和碳封存结合废水处理开展课题项目。我们使用新型高分子树脂材料对废水,诸如尿液中的铵根、钠等离子进行吸附去除,实现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捕集的CO2对树脂材料进行再生,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在废水处理领域开辟了新的碳利用途径。传统的硬水软化使用大量化学药品,且能耗较高。因此我们使用CO2驱动硬水软化,利用树脂材料进行吸附,使用CO2进行再生。在实现硬水软化的同时,通过钙镁离子将CO2以沉淀形式实现封存。张文龙教授表示,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从而让我们在实际授课和实践项目中强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关联性。Dr. Wenlong Zhang课程内容里,很多环境自然过程和人类工程过程都有温室气体的参与,我们会给学生介绍相关过程中温室气体的生成、排放、控制及利用方法。在环境材料相关的课程中,有很大一块是介绍二氧化碳分离和捕集的过程与相关应用材料;可持续相关的课程里,我们也会教学生计算不同人类生产活动和工程应用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实践方面,我们的着重点在于捕集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与利用,目前相关方向包括,选择性材料分散式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可用在微藻和水培的相关体系,也可以用来再生离子交换树脂。Jiayu Yu, ENVE我目前在跟随董航教授做直接空气捕获技术和低碳选择分离。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树脂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将捕获到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海水中或进行再利用。我目前在做的是通过膜技术和电化学反应,实现利用海水产生碱,以此实现低碳化、电气化再生树脂的过程。这种技术具有巨大的环保潜力,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环境工程目标。Danqing Chen, ENVE我目前在进行微藻固碳这一课题的调研。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具有高生长速度和高二氧化碳固定能力。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微藻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促进碳循环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燃料生产、废水处理、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环境和经济价值。其中,如何进行高效固碳藻种的选育和驯化,培养条件的优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等仍是我们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Dr. Jianfeng Zhou行业内的重磅报告或者重要会议,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者生物多样性大会,我都会分享给我CEE 6345 Sustainable Engineering的学生,强调大家紧跟时事,追踪行业科学新动向。在开发新技术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效果、能耗、应用前景,也应关注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环境问题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不同环境影响类型之间的转移,从而为各行各业绿色产品和清洁技术的研发、企业环境管理提供扎实的理论方案。本次关于综合报告的研讨,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气候变化最新形势的行业认识,也更加明晰了作为环境工程师的社会责任。面对环境领域现存及未来的严峻考验,我们需要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勇于在全人类的范畴上思考及解决问题,力争为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矢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