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是自我提升的机会

章一捷可能是GTSI实习经历最丰富的同学之一。2022年8月,他入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10月,就迅速开启实习。他认为不断尝试是确定目标的最好方式,在不同企业的实践经历中,他越来越明确产品岗位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赛道”。实践路上,GTSI的专业课程扩充了章一捷作为“产品人”所需的知识面,学院高融合度、高灵活度的培养环境也锻炼了他沟通、思考的软技能。今年6月,他即将毕业。对于未来,他已经设定好清晰的目标。
“爬”了百家院校,梳理4个标准,我选择GTSI
章一捷本科就读于温州肯恩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三,他跟着导师做了一个有关简历推荐系统的课题,顺利发表会议论文后,发现自己更偏向就业,而非从事研究。大四下学期,他便将精力转向实习和职业探索,很快确定了“成为产品人”方向。
同一时期,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章一捷也为自己制定了学历提升计划,开始申请学校。由于本科期间成绩优异,他顺利收获了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其中包括GTSI电子与计算机专业的offer。他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GTSI最符合我的职业发展需要”,章一捷说道。本科期间,他参加校内比赛,在主导一个留学院校推荐系统项目的过程中,“爬”了几百家海外top院校的数据,无形中梳理了一套属于自己择校标准。
“第一,是每位同学都会看重的院校知名度,这可能是一段学习经历能否帮我找到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第二,是院校所能提供给每位学生的资源,也就是我个人使用院校学术与就业资源时占比多少;第三,是性价比,包括学费和日常生活的成本;第四,是我着重考虑的城市价值,我希望院校所在城市能为我的实习和求职计划提供足够的机会。”
根据这套标准,2022年8月,章一捷来到GTSI,期待获得过硬的知识技能和充足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开学日当天的迎新活动上,他给未来的自己寄出了鼓励的明信片。
随着明信片落入邮筒,章一捷也正式进入了“双线并行”的满负荷状态。他要有条不紊地完成课业,也要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在实战中探索更清晰的职业目标。
学习+实习,在实践中复盘与成长
章一捷找准目标的方式,是不断尝试。在GTSI就读的2年时间,他有近一年是在多家互联网大厂的实习中度过的。
“我觉得产品岗位本身很贴近业务实际,所以接触它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家公司试一下。”章一捷回忆,入学GTSI的第一个月,自己就开始投简历,并在此后的3个学期内,先后进入富途、SHEIN和百度实习,每段经历都几乎是无缝衔接。
“过程中学校的课程压力也比较大,我尽可能安排线上课,回校上线下课的时候,同时推进校招安排。”章一捷说,他能兼顾学业和职业规划,不仅得益于深圳的区位优势,也与GTSI提供的融合度和灵活性密切相关。
“学校给我们的选择空间很大,不仅体现为线上、线下课的结合,也体现在可选课程类型的广度和课余职业发展活动的安排上。”其中,有关软件开发原理的硬核课程,培养了他的技术实力;有关科技创新的综合课程,锻炼了他的开创性思维;定期举行的企业参访和交流活动,也让他有机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优化求职技巧。
“这些经历不仅对我做产品有帮助,也让我对事物形成了更全面的理解,锻炼了我的商业思维、用户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在章一捷的成长道路上,拥有一片自主思考、整理并内化的居心地,从来不可少。聊到这里,他提起了自己播音主持的兴趣爱好。
其实在成为产品人之前,章一捷自本科期间就是一名播音员。他主持过校园广播站的节目,还曾登上浙江日报《朗读温州》节目担任主播。他还记得第一次尝试播音时,回听录音的陌生感,“觉得那不是我的声音,效果和我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大差距”。
克服自我审视的尴尬之后,章一捷发现回听的帮助巨大,“那些卡壳、吐字不清、表达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只有重听几遍才能发现,得到调整和改善”。也许就是从那天开始,反思和复盘成为了章一捷的习惯,持续影响着他的人生抉择。
今年6月,章一捷即将毕业,他决定回家乡芜湖附近的新一线城市——南京,加入麦当劳做产品经理,配合企业战略,优化迭代企业内信息系统。
“最初我的目标也是进大厂,因为我觉得把目标定高一些可以督促自己前进”,章一捷说,“但通过在多家大厂实习,我发现这样的工作环境虽然能让人快速成长,却可能无法给我充分的个人时间去思考、内化我的经历。所以长远来看,我放弃了大厂,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谈到未来3年、5年、10年的规划…..章一捷已有清晰的构想,“短期,我希望能了解行业和相关业务,对上下游充分熟悉;中期,我希望能形成一套产品方法论,对市场有足够的认知;长期,我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有选择的权利,不被行业淘汰,还能凭借自己积累的能力、经验和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热爱思考、热衷实践的章一捷,对理想与现实的冲击有充分预期,这也给了他动力。他说,“感受到落差的时候,其实是自我提升的机会。看清差距,会帮你向理想的状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