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4个月成为“深圳人”,跨文化体验拓宽视野

Parth Shah
Parth Shah
这是Parth第一次来中国,也是他第一次出国留学。三年前就开始学习中文的他,希望能充分利用4个月的留学时光,深度体验并尽可能多地了解深圳。

1

 

2023年8月,Parth Shah从佐治亚理工学院交换至GTSI,从亚特兰大来到中国深圳,他计划在这里度过秋季学期。这也是Parth在硕士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他是佐治亚理工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及至10月,经历中秋、国庆双节同庆,Parth体验了中国文化,也游历了北京、西安、桂林等各具特色的中国城市,以及深圳市内大大小小的景点。才发现时光飞逝,留学之行已然过半。而对中国,他还有很多想获得的体验,想探索的地方。

这是Parth第一次来中国,也是他第一次出国留学。三年前就开始学习中文的他,希望能充分利用4个月的留学时光,深度体验并尽可能多地了解深圳。他期待当自己回到美国向家人朋友讲述这段经历时,所用的口吻可以不仅仅是归国的“游客”,也是一个“深圳人”,跨越了距离与文化壁垒,获得了更多维的国际视角。

 

“为什么所有人都穿拖鞋?”

8月中旬,Parth初抵深圳,在GTSI学生公寓附近的街区经历了第一波文化冲击。

那是深圳最热的时节,本地人习惯趿拉着凉拖出门买东西、散步。但在美国,Parth从未见过如此盛行的“拖鞋文化”,因此感到新奇。

类似这样大大小小的“冲击”还有很多,Parth发现一些寻常琐事都要“重新学习如何做”,有时会感到紧张。好在新学期很快开始,GTSI紧凑的学习、生活安排和友好热情的师生群体,迅速把Parth拉进了本地节奏。“GTSI拥有非常聚合的社群氛围。在学校结交朋友比在亚特兰大容易的多,这为我解锁了更多可能。”

 

2

 

据Parth估计,过去两个月内他已经“和90%的GTSI同学聊过天。”同学们告诉我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和方言。从他们口中,我知道了哈尔滨、长沙、成都、云南......太多太多地方各有独特的文化,我都想去看看。”

而在日常闲聊之外,Parth对GTSI同学们的执着与自驱力尤其印象深刻。

“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在深圳的科技创新背景下,同学们不仅对前沿技术非常关注,而且总是不断追求做到更好。”

如果初见时的“拖鞋现象”代表了深圳青年文化中富有“松弛感”的一面,那么GTSI同龄人的拼搏日常,无疑向Parth展露了深圳竞争激烈、节奏飞快的另一副文化样貌。Parth认为,这对于正处毕业季,忙于找工作的他而言格外可贵。

“未来我想成为软件工程师”,Parth说,“我相信视野的拓展能提升人的理解力。很可能在工作中,我会用到这段留学经历,更好地考虑他人的立场和需要,处理跨文化的复杂问题。”

 

3

 

只有来了,才会了解

转眼间已是10月,暑热难退的深圳也开始有了第一波凉意。

Parth想到自己在GTSI的时间仅剩一个半月,不由感慨,“好像还有很多事没做,可我已经要准备回国。”

不过,利用校内定期安排的深圳城市游,他每周都会和同学们一起游览深圳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将有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很充实。

市民中心、南头古城、华强北......曾经在Youtube上刷过的赛格电子市场“淘金”视频,如今成了Parth的亲身体验,让他格外兴奋。出行前,他还向美国朋友们分享了这个消息,并且接到对方的“跨国订单”,在华强北购买电子器件。

每一次游览体验,伴随街道、市场上纷繁陌生的事物,也让Parth对深圳的城市特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5
同游华强北
6
同游市民中心

 

我觉得深圳是一座典型的‘大城市’,就好像有人早已计划好它如今的样子,并且成功完成了建造。这里有先进的科技、干净的街道、开放的文化氛围,像’熔炉‘一样不断吸引着人们加入。在这里的第七周,提起深圳的特点,我还是很难用一两句话描述清楚。”

年轻?多元?高科技?快节奏?围绕这些关键词,Parth浏览过网络上关于深圳的讨论,但他认为,“读过”、“听过”、“看过”,都不足以让你充分认识深圳。

“这段留学经历结束后,我肯定会向更多人推荐这座城市”,Parth说,“深圳的独特氛围,可能只有来生活过,才会真正了解”。

 

7

 

分享

GTSI人物
冯俊杰 | Junjie Feng
学习、实践与球场上的晚霞...我在GTSI数不尽收获
余先刚 | Xiangang Yu
毕业“集邮”8个大厂offer,我远远不是最优秀的
汪志康 | Zhikang Wang
创业成功后重返校园,GTSI踩中了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