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8日

土木选手零基础转码之后

宁维港
Ning Weigang
从零基础自学转码,到独立完成单个项目,再到系统性地为超大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在当初坚定选择的计算机领域,宁维港逐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2015年,宁维港大一,读的是当时火爆的土木工程专业。一年后,他重新思考人生规划,觉得“写代码很酷”,想转而学习从小感兴趣的计算机。决定之后,他立即行动起来,自学+参赛+寻找计算机相关项目实习,努力提升竞争力。

2019年夏天,凭借优秀的绩点和土木融合计算机的跨学科实践经历,他选择入读GTSI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项目。在这里,宁维港开始更成体系地建构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他被阿里录用,目前是一名测试开发工程师。

从零基础转码,到在企业复杂系统内担当重任,这是宁维港的成长故事。

 

“我总是低估做一件事的难度”

宁维港式的自信,是他总能“低估做某件事的难度”。在还没想太多的时候先开始努力,在还没来得及焦虑的时候,就争取到了成果。

大二,他决心从土木工程专业零基础转学计算机,考虑到校内转专业困难,便按照计算机考研科目自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一点点扎实打下的基础,帮他争取到土木融合运筹学算法的交叉学科实践机会。

大三,他在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交换,得知田纳西州工程师大会有土木交叉计算机的模块,立即报了名。一个多月时间内,他和两名队友从零开始学C++,结合土木专业知识写出的传感器系统微处理程序,精确度比计算机科班选手更胜一筹,成功拿下团体一等奖。

“现在回想起来我大概是比较‘勇’吧,很多时候可能没有那么了解事情的困难度,所以感觉做起来也挺容易的”,宁维港说。

 

1
田纳西州工程师大会一等奖杯

 

心态虽保持轻松,但一旦做了决定,宁维港投入的努力亦是百分百扎实。一方面,他学习国外各个平台的计算机公开课打基础,另一方面也紧抓土木专业课程,争取全科‘满绩’。双管齐下,宁维港发现了土木与计算机的相通之处,也发现了计算机对他而言的真正魅力。

“二者都是重实践的学科,需要在具体操作中掌握技能。土木通过工地现场积累经验,计算机则是在具体项目的运行中消化知识点。后者允许工程师运用基本的原理和思想,不断改进现有工具,产生新工具,迭代新方法。这可能是计算机相比土木最吸引我的一点”。

怀着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期许,本科毕业之际,宁维港在田纳西州两位毕业于佐治亚理工的导师推荐下,选择了注重技术与实践的佐治亚理工学院。2019年夏天,他来到了GTSI。

 

2
宁维港从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

 

从学校到业界,从项目到系统

GTSI是宁维港真正开始系统性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起点。回看这段经历,让他印象最深也受益最多的,是学院提供的实践机会、平台优势与丰富资源。

“GTSI的课程体系与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本部一致,质量高,实践性强,对于当时只有自学经验的我来说很重要”。

以一门算法课程项目为例,宁维港介绍道,“实际工作中算法输入输出平台的搭建,本地运行环境的配置等都不是给定的,而GTSI的课程项目提供了接近于现实情境的任务,要求我们自行创建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从而将理论知识融会为切实可用的技能。”

此外,课下与老师、同学就复杂知识点展开讨论,有疑惑当即得到解答,对宁维港来说也是宝贵的学习体验。

“一所好学校往往能提供好的平台与资源。GTSI的学习氛围,深圳本地优质企业的实习机会,以及高校间的交流场景等,都是我成长路上的支持。”

 

3
2022年5月,宁维港在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本部毕业

 

2021年春季学期,宁维港开始为交换至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校区做准备,同时和同学们一起寻找实习机会,收获了百度、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offer。

“当时疫情刚结束不久,找大厂实习是有点‘卷’的,不少同学都感受到了压力,但我好像没太被压力影响到心态。”

在阿里的面试中,宁维港式的自信和“无压力”也给招聘方留下了记忆点,让他在算法笔试成绩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良好的面试表现拿到了实习机会,顺利进入AliExpress的用户增长和广告业务线实习。

 

5

 

如今,宁维港已经顺利毕业。他在阿里巴巴的工作也已转正,且顺应了阿里标志性的口号——“拥抱变化”,调整至税务和电商结算业务线,在基础链路组担当重任。

“这是阿里最繁忙的部门之一,我负责整个电商部门的结算业务,解决网购订单里一切与钱有关的结算过程。”

起初因“写代码很酷”而萌生转专业意愿的宁维港,如今的主要工作内容早已不是“写代码”。他所应对的挑战,也不再是短时间内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而是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系统设计,并能根据上下游不同业务特点,完善适配的技术方案。

从零基础自学转码,到独立完成单个项目,再到系统性地为超大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在当初坚定选择的计算机领域,宁维港逐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不变的是他依然怀有上学时那份轻盈的自信,不去过度思考做事的难度,而先行动起来寻找做事的办法。

分享

GTSI人物
冯俊杰 | Junjie Feng
学习、实践与球场上的晚霞...我在GTSI数不尽收获
余先刚 | Xiangang Yu
毕业“集邮”8个大厂offer,我远远不是最优秀的
汪志康 | Zhikang Wang
创业成功后重返校园,GTSI踩中了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