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雅图当“码农”,学会chill,也享受充实

三年前,王文龙从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彼时的他大概并没有想到今天的自己,会在一万多公里以外的美国西雅图工作和生活。
三年来,深圳、亚特兰大、西雅图,各自占据一段,各有各的精彩,共同见证了王文龙从自动化专业“转码”,也见证了他从一名理工学生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
24小时,五轮面试,欢迎加入微软!
2020年8月,王文龙从长沙来到深圳,成为GTSI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项目的一名新生。他在深圳修读了两个学期的课程,期间还进入腾讯公司做后端开发实习生。次年8月,王文龙交换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本部,继续其硕士学习,同时也开始物色合适自己的秋招机会,而微软正在其中。
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优化简历和模拟面试,以及持之以恒地关注市场动态,王文龙建立了一份意向企业名单,并且明确每家公司的招聘节奏和时间节点。“我当时大概挑了大约20来家比较感兴趣的公司和岗位,然后10月份的时候就收到了微软的面试通知。”他说,因疫情影响,所有的面试都转到线上进行,在一天内高强度连续面了五轮,包括四轮代码能力测试,以及一轮行为面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2021年11月,王文龙拿下了微软的全职offer。
在美国科技公司面临收缩乃至全面冻结招聘的环境下,能拿到微软的工作机会实属不易。“代码能力应该是占据了决定性因素,而在行为面试方面,美国的科技大厂普遍关注的点包括你是否能为公司带来多元化,又或者是否能在团队协作中激发创意,以及如何应对冲突等。”王文龙回顾道。
2022年7月,王文龙从亚特兰大搬到西雅图,正式开启了“打工人”生活。如今,他是微软总部的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现阶段的任务是帮助Xbox业务部门做gaming moderation(内容过滤)方面的后端开发工作。
职业代码选手 V.S. 业余网球选手
在微软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工作日的清晨,从车库出去的那一刻起,汽车沿着小山坡加速行驶,进入两边被排排植物修饰的马路。十来分钟的车程,一边沉浸式听着音乐,一边享受着路上的美景,偶尔还可以见到雪山,王文龙迎来了一天的好心情。“西雅图是一座十分宜居的城市,山河湖海雪全占齐,植被覆盖率非常高。”
这是上班路上的一种体验,用文龙的话来说,就是“有太多让人心情好的事物”。当然,他还可以选择居家办公,微软仍然允许员工远程办公。
这,很chill.
回到公司,和团队开会几乎是每日必备,“开会并不是为了检查进度,而是要确保大家做的事情都在正确的轨道上。”王文龙说,虽然是新人,但他很快就融入了团队和公司文化,工作上也是比较得心应手。
当然,工作不会没有挑战。作为“职业代码选手”加入微软,王文龙的核心工作离不开写代码,写代码遇到bug也是软件工程师的家常便饭。“找bug的过程完全就是个负能量事件,”他戏说道。
这,很烦躁。
但好在,微软的工作氛围不错。“无论是我的mentor还是manager,都很耐心、会给很多的自由度让你发挥,我能感受到平等、支持和尊重。”
此时距离王文龙入职微软刚好满一年。于他而言,这是在机会与挑战之间保持学习和进步的一年,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点的一年,也是在焦虑与松弛之间逐渐找到合适状态的一年。
谈到自己一年下来的收获,他指出其中一点是从学生的视角切换到了工程师视角。“和学生时期不一样,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未曾被定义过的,”他说,因此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更细心、更投入,从而支持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当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用什么技术路线和方式,也是和团队一起协作出来的结果。“因此有效沟通的能力也很重要。”
除了在业务上的进步,文龙提到自己的心态也在变稳。“以前我可能还会焦虑,但慢慢的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既然自己无法掌控,那就别去担心。”他说,“现在的我会觉得,无论如何出路总会有的,不管是怎样的结果,我都不至于无法接受。”
交谈中发现,文龙是网球爱好者,这也是来西雅图后发展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发现网球与代码之间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都是有意思的事情,都对技术有要求,而且一个动作(一串代码)琢磨透了,都挺有成就感。“当然,我只是个业余网球选手。”他笑称,网球、滑雪、以及hiking,可以说是西雅图“码农”们的生活标配,也是文龙休闲时间会和朋友们一起玩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