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从一个GT到另一个GT,喜欢计算机永远是我的主线

金安琳
Anlin Jin

从金安琳的简历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主动拥抱变化」的人。从一份份履历丰厚的国内大厂实习,到基于岗位拓展而选择的研究生就读,到如今毕业后的转战外企独角兽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变化和选择,他都坚如磐石、心力充沛,一切皆源于对计算机的热爱。

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利益天平不断摇摆,很多人的决策依据是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成功,而金安琳坚持的道理便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喜欢计算机和故事,原因通常不在结果附近

我本科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2+2双学位项目。很巧的是,我在鲁汶大学的学院简称也是GT(Group T)。我还记得当初和我同学谈到要来GTSI的时候,他开玩笑说我这是从一个GT到另一个GT,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0

1
金安琳曾获比利时鲁汶大学拉丁文学位荣誉Cum Laude

 

在来GTSI之前,我在网易雷火做过三个月的游戏服务端开发实习,并有幸拿到了return offer。但当时我还未尝试过游戏引擎开发、互联网后端开发和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方向,因此想在GTSI一边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如ml和system相关课程),一边去对应的岗位实习。遗憾的是CS专业没有computer graphics方向,因此最终只在互联网后端开发方向进行了实习,而算法方向则在深入学习ml相关的知识之后,选择了暂时不从事相关工作,而只当作业余爱好。

我是一个喜欢计算机和阅读故事的人,而喜欢计算机永远是我的主线剧情。我从大一开始经常看各种名校的计算机公开课,主要是四大(MIT,CMU,Stanford,UCB)的课程。偶然的机会下,我在Udacity上看到GT OMSCS 相关的公开课,试听了一部分后觉得讲得很好,特别是CS6515(Intro to Graduate Algorithms)的老师讲得言简意赅,句句直指核心,看完欲罢不能。因为OMSCS线上只有课程视频,没有对应的assignment和ed discussion,所以当时便萌生了来GT读个CS master的想法。

 

2
图为金安琳提供的GT公开课截图

 

符合预期的GTSI体验,想要触达更广阔的天地

我为什么选择来到GTSI,理由有如下几点:

一、GTSI的CS课程不仅和OMSCS保持一致,还有深圳专门的老师进行更加深入的授课,教学质量很有保障。

二、GTSI位于深圳,深圳有很多的IT公司,方便在读期间去实习,比如我就曾在在读期间收获了腾讯、VMware等公司的实习积累。

三、当时新冠病毒毒性仍较强,我和家里人都比较担心,所以想在深圳读一年做过渡,再考虑要不要去亚特兰大本部交换。

四、GTSI的career service很棒,经常会组织学长学姐关于工作经验的分享会,且不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或高校教授来做讲座。同时career service的老师还提供模拟面试、职业规划、简历修改等一揽子服务。

在GTSI的经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我曾经觉得可以去尝试的方向。

比方说算法方向,我在GTSI选的specialization就是machine learning, 修的几门machine learning课程也让我很好地掌握了机器学习的基础,以及近期较火的一些深度学习技术。虽然目前并未打算从事算法相关的工作,但是掌握相关的算法知识对于我从整体上理解一个项目也有很大好处。

毕业后我准备去一家外企独角兽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独角兽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可以让我接触到很多scope很大的项目,解决更多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之前在三个不同的大厂实习过,个人认为在大厂“拧螺丝”有时候会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想尝试一下有更大的impact。此外,在独角兽公司也会有更多独自lead一个项目的机会,以此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领导力等软实力,对个人的职业成长多有裨益。

 

多年沉淀的个人定位,曾经热爱的继续热爱

谈到爱好,除了计算机,我平时业余生活也喜欢看各种类型的小说,比如经典名著、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

3
图为金安琳在鲁汶著名景点Fonske所拍摄《脑子进水的读书小人》

 

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我还试着在网上寻找以程序员为主角的小说,尝试了解别人在写代码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后来我发现在与同学组队以及在ed discussion等平台与别人讨论的时候就能达到目的,就没再深究了。程序员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确实很少,对普通人来说,程序员这个群体还是比较神秘的,常常会有一些“nerd”和穿格子衬衫的刻板印象。希望之后有更多的文学作品能以程序员为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程序员这个群体。

当向别人介绍我所从事的职业时,我通常会描述为:时代变化的铸造者,technology changes the world。计算机这个行业从兴起至今也仅二三十年,但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电商、电子游戏,还是社交媒体,放在三十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已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如呼吸般一样自然的事物。

最近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技术的突破,兴许也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也很喜欢米哈游的那句有名的标语:技术宅拯救世界,tech otakus save the world。虽然可能在表述上略显中二,但却形象地展示了技术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影响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因此更需要肩负起一些责任,让这种影响往积极正向去发展。

未来,我的人生依然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探索的节奏当中。可能十年后,我会在北美,也可能仍在国内。但我坚信,曾经热爱的仍然热爱,在未曾触碰的领域也能收获更多喜欢的东西。

分享

GTSI人物
冯俊杰 | Junjie Feng
学习、实践与球场上的晚霞...我在GTSI数不尽收获
余先刚 | Xiangang Yu
毕业“集邮”8个大厂offer,我远远不是最优秀的
汪志康 | Zhikang Wang
创业成功后重返校园,GTSI踩中了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