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TSI追寻更好的自己

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就读的时候,李聪之就把校奖学金、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收入囊中,但学业上的成就并不让她满足。
在确保学习不落下的前提下,她会主动去发展新的兴趣和技能,还在院学生会宣传部等组织担任干部职位。对她来说,大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在这里无所畏惧,尽情去探索新的事物和追寻更好的自己。
本科毕业后,李聪之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成为了一名“打工人”。在这期间,她接触了商业分析相关的工作,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她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升级。读研深造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专业的选择上,她对自己有十分清晰的定位:选择商业分析相关的学科,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能有明显的突破在理论知识之外对技能的培养也要同等重视。她表示,这类专业在国外是热门趋势,国内起步相对晚一点,但国内各行业对商业分析和大数据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选择一个拥有海外学术背景的院校,并且在国内就读,同时能结合到国内在这一领域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李聪之认识到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并选择了GTSI的关键原因。
在确定选择GTSI之前,李聪手里还握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相近硕士专业的offer,并且还有奖学金。“但我认为佐治亚理工的数据科学项目教育质量更有保证,”她提到,而GTSI在深圳正好开设了分析学(大数据分析)硕士项目,“所以我坚定选择这里。”
经过接近两个学期的学习,李聪之表示,GTSI小而精的教育理念最为打动她。“一个班的学生不会太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让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进行点对点的精准辅导。而且老师还是特地从美国飞过来上课,我们有机会跟老师面对面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难得。”她说道。
在本科阶段,李聪之所在专业的学生也不多,大概60来人,但还是让她觉得和老师有距离感。而在GTSI,她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学习与交流模式。“老师很重视学生的反馈,很关心学生有没有真正听懂、理解,”她说,除了上课,平时想要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也很方便,课后之余,老师们还会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当中,这种亦师亦友的氛围让她感动。
在GTSI读书期间,她积极参与组织学校的各类学生活动,也通过企业实习丰富自己业界实践经验。此外,她也会通过课余项目去实践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前段时间,深圳疫情较为严峻,市里推出了线上查询的核酸检测点平台。李聪之观察到,由于存在同一时间相邻的检测点部分爆满、部分空闲的现象,李聪之及其小组同学想通过学习到的优化算法和仿真实验等相关知识技能,尝试找到可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使用率的方案。
李聪之介绍说,该项目仍在进行中,并且也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和指导。老师也表示,在数据系统更为完善的情况下,这一系统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在核酸检测点配置的优化上面,它能够很好地结合到更大范围的城市规划工作中。
虽然这仅是李聪之的一个课余项目,但这个过程对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将想法转化成行动,在探索的路上又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与支持,这种氛围是她特别珍惜的。“我觉得每个人都能在GTSI找到自己的一点新价值。”李聪之表示,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支持个性化发展需求,给足了学生“存在感”和信任。她坚信,GTSI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让她大胆去追寻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