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校区,三种体验,未来不设限!

玩转三校区
施昊濂与佐治亚理工学院(GT)的缘分始于2020年的夏天。
本科是物理学专业出身的他一直对GT的工科专业很感兴趣,但考虑到疫情的原因决定选择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这也是GT在亚洲的校区,施昊濂在这里开启了他的GT之旅,此后更是有缘体验了GT的三个校区。
中国 深圳:缘来是你
深圳这座城市年轻活力与创新朝气的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施昊濂。
“深圳校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你不仅是从学校里学习,更多的是向深圳这个城市学习。 这座城市很年轻,你在这里有任何想法都会被鼓励,想做什么事情在这里都能找到办法和途径。”
在GTSI学习期间,施昊濂不仅课业用功,更积极参与了许多创新与创意活动,还获得了在互联网大厂的实习offer,这让他既惊喜又意外。
“我本科不是学的计算机,也不是相关科目,所以对大厂实习基本是没抱有任何的幻想。但通过老师跟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组织一些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去到这些公司实习。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来说也经历了一个从0到1的变化。”
美国 亚特兰大:一切如你
在深圳一年的学习过后,施昊濂选择交换到亚特兰大校区,开启了他的第二段旅程。
“你对一个美国校园的想象,在这里都能满足。”施昊濂说道。经典的理工风格建筑,丰富的课余活动与充满美式风格的教授,让他更深入地体验了纯正的美国高等教育。
其中,在这里的一门课更是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教授全程都是手写的板书,notes都是自己编写的,上课讲得很仔细很清楚。尽管课程难度也会比较大,但是学完后发现它很有用,如果你发现课堂上的东西在生活中确实能用到,就会记忆特别深刻。”
亚特兰大城市景观
法国 洛林:在了解你
法国是施昊濂在 GT的第三站。尽管时间不长,但是能明显感受到与其他校区的差异。“感觉一下子变得很慵懒,它的节奏会降得很慢。我一开始也很着急,但是学长跟我说,你在法国就不能急,这种事情急也急不来,现在我也在慢慢地调整自己的节奏。”
三个校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但对施昊濂而言,他都很喜欢。“整体来说还挺庆幸自己在三个校区都待过,体会到了非常不同的校园氛围。” “如果想去创办企业,或者有什么想法想要去实现,可能会选择深圳去做这些事情。法国可能就反过来,什么事在这都不太好办,但是如果你要享受生活,这里是个很好的选择。”施昊濂说道。
洛林校区一隅
研究方向源于导师“画饼”
对于读博这条路,施昊濂认为更多的是运气。恰逢在亚特兰大校区攻读硕士期间,博导发出博士生招募邮件,这一研究方向恰好与施昊濂本科的学习内容有相似之处,而教授“画饼”最终打动了他,成功加入项目团队。
施昊濂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太赫兹成像,通过打一个太赫兹波到一个样品上,通过反射、透射、扫描,了解样品表面每层有多厚,以及内部形态。“当时老师跟我画了个‘饼’,研究中会涉及到鉴别油画真假的工作。有些油画签过名,但是可能会被别人涂掉,希望用这个手段去看看能不能探测到这些被隐藏掉的油画层。这也是当时吸引我的一个点,欧洲、法国这里可有太多油画了!”

施昊濂在洛林校区的实验室工作台
未来,不为自己设限
已到法国两个多月的施昊濂,面对语言与生活的障碍,有着自己独特的办法。通过给自己设置小目标,他一点点克服不适感,融入当地生活。
“第一次去美国上课时,我会想‘今天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一个问题’,‘我今天要去找advisor聊一下’。在法国,我的目标是今天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跟人说一句‘Bonjour’。设置一些小小的目标,就会慢慢地有成就感,会在这里慢慢习惯了。”
对于未来,施昊濂并没有给自己设定太多的限制,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当下,是他目前所想要的。
“做学术的人很多,做成大科学家的人真的是极少数,你只要解决掉一些问题,有一些小的进步,其实就行。未来一切都还在探索中,今天比昨天更了解自己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