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 学院动态

学子风采 | 符晓航:离开“大厂”,我没有犹豫过

1

再过不到一个月,符晓航就要从GTSI毕业了。入学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的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校园到职场的转换。两年前,她在众人羡慕的大厂工作,拿着满意的薪资,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担忧。

工作时间长,提升空间少,外加职场女性常见的“玻璃天花板”,让符晓航停下脚步,重回校园,通过学习新知识重新把握住自己想要的前进方向。离开大厂时,她没有犹豫,此刻将要离开校园的她,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以身边的优秀女工程师为榜样,她期待做出成绩,也期待稳定成长。

 

我决定了:离开大厂

9:30,起床。

10:30,打车到公司。

10:30-12:00,参加小组站会,汇报工作进度,查看群消息。

12:00-14:00,午饭,趁午休写代码,做需求。

14:00-19:00,聚精会神工作。

19:00,晚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

21:00,下班。

 

这是我在“大厂”上班的一天。

和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工作日待到晚上八九点并不算加班。而且我所在的部门做的产品面向C端,需求迭代很快,大家通常都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完成工作。我周围的很多同事一般会工作到晚上十点。

在这间标准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我工作了一年,最终决定离开,提出离职后,就没有犹豫过。虽然我对当时的薪酬很满意,但因为每天上班时间很长,我发现下班后的自己变得不太想动脑,周末也经常疯狂补觉,到头来什么也没做。如此长时间不做自我总结和归纳,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担忧。我不希望看到自己除了工作中的“写需求”以外,再没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和接触其他方面的技术。这是我离开大厂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作为一名“女程序员”,我感到公司的文化与女性的婚育规划之间是有冲突的。我曾了解到公司有一位女性员工,休完产假回公司后,长时间做的都是比较简单的项目。项目深度的不足,导致她的晋升需求显得没有说服力。职场女性的“玻璃天花板”就很难被打破。

当然,在大厂这一年我也有所收获。比如代码能力提升、熟悉项目开发流程、克服公开汇报的心理障碍等等。我还认识了很多技术很强的同事,并且学会了不因技不如人感到自卑。

至于外界报道的互联网大厂工作强度问题,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一方面,同期进来的校招同事,有2位离职了,并表示未来不会再回归这行。另一方面,剩下还在职的同事里有一半的人工作得挺开心的,朋友圈动态也会发很多工作中比较正面的内容。

2
离职前拍下的中关村街景
​​

走进GTSI,学习+实习使我快乐

离职前半年,我是一边上班一边做申请学校读研的准备。为什么选择GTSI,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GT的计算机科学项目(CS)非常强,且GTSI的授课与GT完全一致,所以我对学院的课程质量非常认可,认为它能满足我想学到很多知识的愿望。

第二,是因为我想在硕士期间出去实习。GTSI位于深圳南山区,周边有很多科技公司,提供了很多机遇。

第三,是因为了解到GTSI会为同学的就业提供很多帮助。我了解到学院的career service做的很棒,会与很多互联网企业合作,还会不定期邀请企业做讲座,帮助同学架设就业桥梁。

另外,在来GTSI之前,我对自己的职业道路也有了不同的想法,想从客户端开发转为后端开发。所以学期一开始,我就确定了Computing Systems这个方向,选择了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s、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等课程。希望所学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比如后端开发经常会用到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而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s这门课程就包含一个基于GRPC实现简化版MapReduce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演练技术的机会。

在GTSI的学习体验,可以总结为两点:紧跟趋势注重规范

首先,我感到老师教的知识与行业现在的应用是很相关的。比如我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课程上第一次了解到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这个概念,之后我去实习,所在部门做的是管理云服务产品底层物理网络相关的设计和实现,用的技术恰好就有SDN。这让我更容易理解和上手业界正在实践的项目。

其次,我发现学院的课程作业可以让学生掌握很多软件开发的规范,而不是只教会你“写代码”。在学校开设的软件工程相关课程中,我曾和同学们组队完成一个项目,过程中,写代码只是任务的一小部分,我们还要撰写文档阐述项目的实现过程。助教也会定期审阅我们的文档,指出其中不规范的地方。要知道在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确实需要具备写文档的能力。只有写好文档,其他同事才能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另外,通过学习期间的实习经历,我还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有些课程项目的难度比我在工作中做的大部分需求都要难。比如Graduate Introduction to Operating Systems这门课,老师没有公开项目的测试用例,也不会完全返回错误信息,这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提高排查代码问题的能力。我明显感觉自己debug的速度比之前工作的时候变快了。

符晓航的实习经验谈

*怎么获得实习机会?

我在GTSI上学期间有两段实习经历。一段是自己在招聘软件上投递简历争取到的,另一段实习是通过学院老师在群里转发的招聘文章接触到的。大家在做简历的时候可以向career service的老师寻求帮助,日常也多关注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不乏机会。

 

*怎么平衡实习和学习的时间安排

我的经验是在选课的时候就通过学校网站了解每门课程的难度和需要花费的时间,在需要实习的当个学期调整一下课程的难度和数量。比如,实习的学期可以多选一些网课,这样更容易灵活安排听课的时间。

 

TECH GIRL重回职场:新平台,新期待

今年12月,随着2022秋季学期的结束,我在GTSI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我就要飞去北京,重新步入职场。

再次经历校招,我的心态已不同。以前比较看重待遇,现在却觉得,待遇应该是次要因素。对校招生的第一份工作而言,工作方向和所处平台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我现在也会关心上班时长,希望下班后仍有充足时间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新技术。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稳定的成长。

4
上学期间实习以及毕业后工作的地方

目前,我通过在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的实习经历,已经拿到录用offer,未来的工作内容是做微软内部核心的云服务产品。我觉得这段经历能让我学到更多云相关的知识,微软对diversity的重视,也很吸引我。这里每个团队的性别比例都比我之前工作或实习过的公司更均衡。我所在的小组也有很多优秀的女工程师,和她们一起工作,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

还记得在GTSI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同学老师交流过,大家感慨现在的软件行业,女性员工的数量普遍偏少,学理工科的女性数量也不如男性多。但通过观察身边的女性榜样,我们都发现,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女性完全可以和男性做得一样好。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理工科背景的女性:相信自己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走入理工科相关的工作,职业性别不平衡的情况正在好转,也有许多企业愿意为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让我相信女性在职场中的瓶颈未来一定会改善。人们会通过优秀女工程师的努力,看到女性能够做出很亮眼的成绩。

 

 

5
即将毕业的我

编辑:
鲍思琪
审核:
柯佩宜